答潘润夫病中见赠(其二)

湖上青山对浊醪,故人遥望白云高。

愁中那得无秋兴,赋就看君已二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湖畔景象。诗人李攀龙在湖边饮酒,面对着对岸的青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淡淡的愁绪。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或许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或许是对于远方朋友的思念。远处的白云高挂,与青山相对,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深远的画面。

“愁中那得无秋兴”,这句话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秋天常常被视为收获的季节,但在这里,它更多地被赋予了萧瑟和哀愁的意味。诗人身处病中,收到好友潘润夫的赠诗,这份友情的温暖在秋日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然而,诗人的头发已经斑白,岁月不饶人,这不仅是对年华易逝的感叹,也可能暗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深刻理解。

“赋就看君已二毛”这一句,既是对潘润夫赠诗的回应,也是对自己老去的自嘲。通过“二毛”(即白发)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更迭联系起来,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哲理意味。同时,这也是一种对友情的珍视——即使岁月无情,友情却能跨越时间的长河,成为人生旅途中的一抹亮色。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以及生命意义的独到见解。在静谧的湖畔,诗人与青山、白云、秋风、白发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富有情感深度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哲思与情感的共鸣。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涌泉庵

锦阳川上女僧家,红树萧萧白日斜。

弟子如云人不见,可怜秋老玉莲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挽王中丞(其一)

主恩三遣护三边,骠骑功名破敌年。

不谓汉军能失利,犹堪起冢象祈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挽王中丞(其三)

旌旗海上似云屯,大将登坛国士恩。

白马只今成过隙,千秋匹练曳吴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挽王中丞(其四)

铁马萧萧日色黄,边声杀气满渔阳。

谁知一夜旌竿折,摇落中丞柏上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