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旌旗海上似云屯,大将登坛国士恩。
白马只今成过隙,千秋匹练曳吴门。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挽王中丞(其三)》。诗中描绘了在海上的军阵如同云雾般集结,大将军登坛授命,展现了国家对士人的深厚恩泽。然而,时光荏苒,白马已成过眼云烟,千年历史长河中,这一幕仿佛在吴门留下了一道长长的印记。此诗通过对比白马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缅怀之情,以及时间无情、历史长存的主题。李攀龙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转与英雄事迹的永恒。
不详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铁马萧萧日色黄,边声杀气满渔阳。
谁知一夜旌竿折,摇落中丞柏上霜。
三月渔阳大出师,君王按剑捷书迟。
鼓声不为将军起,岂独封侯是数奇。
莫道江南梦里遥,白杨明日便萧萧。
门人尽爱伤春句,不拟招魂与大招。
昨夜烽烟海上青,犹闻麾下取龙庭。
一时雄剑无精彩,遥指燕山落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