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其七)

昔戍西陲时,凭高望中原。

愿欲乘天风,往吊绮与园。

有志莫能遂,怅望商山魂。

遥想山中人,岁时奠芳荪。

夕阳箫鼓散,高柳拥庙门。

老来更事多,考古见本根。

乃知当时事,祸福未易言。

千载信悠悠,浩叹掩绿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昔日戍守边疆时,登高眺望那中原。
我渴望乘着天风,去凭吊那绮与园。
壮志难酬,心中充满惆怅,如商山之魂飘荡。
遥想山中隐士,年年祭奠芬芳的草木。
夕阳下,箫鼓声渐散,庙门外高柳依依。
经历世事越多,越能追溯历史根源。
这才明白,当时的纷争,祸福变迁难以言表。
千年往事如烟,感叹之余,举杯掩于绿叶间。

注释

戍:守卫边疆。
凭高:登高站立。
中原:指中原地区。
绮与园:可能指代某名胜或逝者之地。
怅望:惆怅地远望。
商山魂:借指隐居不仕的人。
芳荪:芳香的草木,常用于祭祀。
庙门:庙宇的大门。
考古:追溯古代的事迹。
本根:事物的根本或源头。
祸福:幸福和不幸。
悠悠:长久、深远。
绿尊:绿色的酒杯,代指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中的第七首,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诗中,他回忆起在西部边疆戍守的日子,站在高处眺望中原,心中充满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他渴望乘风飞向远方,去凭吊那些历史人物(绮与园,可能指代历史名园或逝去的亲人),但壮志难酬,只能黯然神伤,仿佛商山之魂般惆怅。

诗人想象山中人每年祭奠的情景,夕阳西下,箫鼓声消散,庙门前高大的柳树环绕,增添了庄重的气氛。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认识到世事变迁,祸福无常,这使他更加感慨万分。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往事如烟,只能在饮酒时发出深深的叹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怀旧之情,又有对历史的沉思,展现了陆游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沧桑感。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其五)

癸亥辞修门,拜赐散人号。

一出非本心,欢喜归祭灶。

故乡多名山,幸得遂所好。

舟舆虽难具,信步亦可到。

清溪无尘滓,奇峰有云冒。

雨垫林宗巾,风落孟嘉帽。

岂惟狂故在,望远亦未眊。

一醉傥可谋,敢爱将军告。

形式: 古风 押[号]韵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其九)

昔自京口归,卜居得剡曲。

地偏无市人,民淳有古俗。

陋屋仅结茆,粗饭财脱粟。

典衣以沽酒,九月未能赎。

宁负翁子薪,耻售卞和玉。

老身已如此,儿子亦碌碌。

藏书幸无恙,自计不啻足。

拾穗且浩歌,行矣堕鬼录。

形式: 古风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其一)

总角入家塾,学经至豳诗。

治道本耕桑,此理在不疑。

今兹垂九十,谢事居海涯。

戴星理农业,未叹筋力衰。

四月筑麦场,五月潴稻陂。

秉火去螟蝗,磨刀剪棘茨。

西成大作社,歌鼓乐圣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其三)

我昔挥短楫,终年钓吴松。

亦尝携长镵,采药玉霄峰。

为计晚大缪,朝路偶见容。

晨趋大明班,夜听长乐钟。

白发迫归休,居然鲜欢悰。

上恩许乞骸,一日收孤踪。

蓬茅略补葺,甑碓勤炊舂。

故交零落尽,岁晚当谁从。

形式: 古风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