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甄云卿诗(其二)

谁贪上党误长平,白日尘沙万里冥。

死骨不应雠未雪,哀歌长觉气如屏。

经生未减公孙董,边将何如去病青。

安得君侯提八阵,春风犁遍漠南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是谁贪恋上党之地,导致长平之战的惨败,白日里漫天黄沙,天地昏暗。
战场上堆积的白骨,未能洗雪前仇,悲凉的歌声中,人们感到压抑如同屏风一般。
读书人未能像公孙弘、董仲舒那样为国效力,边疆将领又怎能比得过少年英勇的霍去病呢?
如何才能有像您这样的英雄统帅,挥舞八阵图,让春风犁过广袤的漠南疆域?

注释

上党:古地名,此处指争夺的战略要地。
长平: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交战的著名战场。
经生:泛指读书人,尤其是研究儒家经典的学者。
公孙董:指汉代学者公孙弘和董仲舒,以学问治国的典范。
边将:守卫边疆的将领。
去病青:指霍去病,以其年轻有为、英勇善战著称。
君侯:古代对高级官员或贵族的尊称。
八阵:古代兵法阵势,此处可能象征战略策略。
漠南庭:指北方沙漠以南的地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战争的惨烈景象,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英雄将领的怀念和赞美之情。首句“谁贪上党误长平”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个错误决策导致了战役的失败,这里的“上党”可能是指古代的一个地方,而“长平”则是一个战场,提醒人们警惕历史的教训。

接着,“白日尘沙万里冥”形象地描绘了一片荒凉和战争带来的毁灭景象。天空被战争的烟尘所笼罩,连阳光都变得昏暗无比,反映了战争给大自然造成的破坏。

“死骨不应雠未雪”表达了对阵亡将士的哀悼之情,他们的遗骸尚未得到安葬和超度。"哀歌长觉气如屏"则是说悲伤的情感如同屏障一般,充斥心头,不可消散。

“经生未减公孙董”一句,诗人提及了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如公孙杵臼、董卓等,他们虽然已经过世,但他们的英勇事迹依然在人们心中。"边将何如去病青"则是对当前边关将领的赞美,他们或许也承受着与古代英雄相似的艰难和疾苦。

最后两句,“安得君侯提八阵,春风犁遍漠南庭”是诗人对“君侯”的赞誉,希望他能够像历史上的伟大军事家那样提起八阵图,以军事智谋成就一番事业。"春风犁遍漠南庭"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和平景象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呼唤,表现出诗人对英雄将领的崇敬,以及对于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苦难深深的忧虑。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魏公再用韵勉子孙学

儒家乃何事,驾言圣门归。

万古江河流,三春卉木菲。

忍将少年意,负此白日晖。

拱把得封植,要看四十围。

东山公别墅,明湖照檐扉。

尘嚣澹一洗,六籍真可依。

城南拜新作,妙墨龙蛇飞。

著鞭继家声,临岐莫依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妻兄张伯高来访横河感旧与拜先君墓下有作次韵(其一)

衰年回首少年事,尚喜初心炯自如。

俗态可怜人厚薄,交情那问势亲疏。

懒陪康乐登山屐,且醉渊明采菊庐。

一笑相寻非易得,河渠执手更踟蹰。

形式: 七言律诗

定军山叹

仲达受巾帼,佐治来闭营。

君看此情事,岂办吾孔明。

八阵有天威,千里无留行。

但度渭水去,贼势能不争。

便当截狼头,三辅即日平。

连年计兹役,独坐粮运萦。

所以五丈原,驻军方杂耕。

俶载维首夏,望望秋谷升。

云何西风至,忽已落大星。

痛哉万世功,于此丧垂成。

炎精遂沦谢,王路终榛荆。

三马肆蹄齧,群雄迄纵横。

公乎少徐死,此祸何由生。

天机定谁执,变化纷可惊。

乔木定军山,空有身后名。

世论复卤莽,呜咽志士情。

朗咏少陵诗,何诛陈寿评。

形式: 古风

武担西台和师文作

西台在何许,秋草暮云间。

十亩有馀竹,一窗无数山。

望远足离思,忧时多苦颜。

相看终惜醉,更挈酒瓶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