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咏水仙和钱筱南茂才符祚韵

绮窗晴雪,看天涯、又漏一丝春。

略有冬心未褪,还借兽炉温。

已是经年离别,倩冰奁、重照旧啼痕。

怅铢衣寒峭,银灯梦浅,无赖是黄昏。

曾记元宵楼阁,采明珠、点染倚栏人。

卷起潇湘帘子,流水认前身。

忽忽芙蓉远道,望烟波、江上总销魂。

想颦妆亸影,携琴写怨,残月下重门。

形式: 词牌: 南浦

鉴赏

这首词以"绮窗晴雪"开篇,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的景象,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远处天空中飘落的一丝春意,暗示着春天的到来。"略有冬心未褪,还借兽炉温"表达了虽然冬意犹存,但温暖的兽形火炉带来了些许暖意。接下来,词人回忆起与爱人长久的分离,冰奁中的旧照片仿佛重照出昔日的泪痕,流露出深深的思念之情。

"怅铢衣寒峭,银灯梦浅"进一步渲染了寒冷和梦境的虚幻,黄昏时分的无赖氛围更添愁绪。接着,词人回忆起元宵佳节时的繁华景象,以及与心上人在楼阁中共同赏灯的美好时光。然而,这些记忆如同流水般逝去,让人感到前生似已流转。

"忽忽芙蓉远道,望烟波、江上总销魂"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牵挂,江面的烟波让人心生哀愁。最后,想象着她独自在月下的颦眉垂泪,怀抱琴弦诉说心中的哀怨,词境凄美动人,以"残月下重门"作结,留下无限遐想。

整体来看,黄燮清的这首《南浦·咏水仙和钱筱南茂才符祚韵》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词人对爱情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哀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祝英台近.人日

酒杯疏,吟侣减,闲里岁华度。

薄暮江城,离思乱箫鼓。

问伊暗卜归期,画楼灯火,已迎得、紫姑来否。

浪游处。多少香雾珠尘,徘徊甚情绪。

寻梦梅花,黄昏又微雨。

也知渐近伤春,春犹无几,幸七日、闷怀过去。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浪淘沙慢.早春偕钱筱南登滕王阁

看江上,惊涛练卷,万里寒色。

兴废都成往劫,登临况是倦客。

恨水远山遥乡树隔。

带落照、点点帆樯,共乱鸦、飞去渐如墨。

天在浪花中白。望极。闷怀未许消释。

算今古、儿女英雄恨,并作潮和汐。

但雾沈香梦,烟埋陈迹。

问谁不朽,歌舞场,几辈才人游历。

高处有、浮云千叠。蛟龙气、抚剑叹息。

倚残醉、苍茫自岸帻。

倩热泪、飘洒谁边,付玉笛、西风吹向寥空滴。

形式: 词牌: 浪淘沙慢

东风第一枝.立春

雪霁灯前,寒销笛里,匆匆忽换时序。

蕙心易长愁根,柳枝更添恨绪。

凭高极目,问不出、春来何处。

看大江、暖翠浮空,渐活万山烟树。

前岁约、探芳俊侣。今岁作、浪游倦旅。

艳辰偏在天涯,旧盟又辜绣户。

芳华如水,怕闷损、玉台情素。

便画船、归趁东风,已是绿阴飞絮。

形式: 词牌: 东风第一枝

法曲献仙音.题管夫人画大士像

鸥去亭荒,雁来江冷,画笔犹留千古。

写竹光阴,散花身世,愁根忏除能否。

待稽首慈云里。东风谩飞絮。忍回数。

换沧桑、梦尘残劫,何况是、春水影中儿女。

一曲念家山,悔当时、生向东土。

玉镜非台,问莲花、庄在何处。

愿心经持诵,修到雪衣鹦鹉。

形式: 词牌: 法曲献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