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金台怀古

落照苍然,空掩映、荒台数尺。

忆当日、君臣之际,悲哉昌国。

七十二城如解箨,功成翻削英雄色。

读先生、一纸报燕书,为沾臆。碣石畔,风萧瑟。

即墨下,牛腾掷。笑安平奇计,儿童能识。

骑劫庸才何足道,可怜战血凝深碧。

问千金、马骨倩谁埋,邯郸陌。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满江红·金台怀古》由清代诗人曹贞吉所作,通过对金台(即燕昭王置黄金于台上以招贤纳士的典故)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反思。

“落照苍然,空掩映、荒台数尺。”开篇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荒凉的金台在落日余晖中若隐若现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接着,“忆当日、君臣之际,悲哉昌国。”通过回忆燕昭王与乐毅之间的君臣关系,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感慨。

“七十二城如解箨,功成翻削英雄色。”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七十二城的建立比作竹笋破土而出,象征着英雄建功立业的过程,但最终却未能保持其英雄本色,暗含了英雄末路的悲哀。

“读先生、一纸报燕书,为沾臆。”提到燕昭王派遣使者向乐毅报捷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英雄命运的同情。

“碣石畔,风萧瑟。即墨下,牛腾掷。”通过碣石、即墨等地名,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氛围,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笑安平奇计,儿童能识。”此处以反讽的口吻,对历史上某些看似奇策实则无用的决策进行了批判,同时也暗示了后人对历史的洞察力。

“骑劫庸才何足道,可怜战血凝深碧。”通过对比骑劫(历史上的一位庸将)与英雄的差距,表达了对英雄之死的惋惜,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

“问千金、马骨倩谁埋,邯郸陌。”最后,诗人以疑问的形式,提出了对英雄遗物(千金、马骨)无人问津的感慨,以及对英雄死后归宿的思考,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整首词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英雄命运、历史变迁以及人性的深刻洞察,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44)

曹贞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升阶、迪清。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 字:升六
  • 号:实庵
  • 籍贯:安丘县城东关(今属山东省)
  • 生卒年:1634~1698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题阮亭寓竹

何物琅玕,偏爱傍、子猷书屋。

微雨后、月痕低照,亭亭新沐。

洛女凌波鸣杂佩,湘人鼓瑟敲寒玉。

早风雷、一夜起龙孙,森然绿。何处是,秦川曲。

休更觅,筼筜谷。只闲庭半亩,差堪医俗。

振箨未随秋寂寞,窥帘似共人幽独。

待他年、玉版好同参,宁为腹。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过滹沱

雁齿红桥,听桥下、怒涛如箭。

作襟带、长安日近,雪消波暖。

纳纳津门潮水合,茫茫句注奔流远。

变桑田、一派古今愁,难消遣。千尺堰,秋风卷。

千家哭,秋云暗。任歌残瓠子,阳侯骄蹇。

梦里常惊龙气冷,眼前复见蛟宫浅。

倚危栏、尘土上须眉,王程缓。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和锡鬯吴大帝庙下作

遗庙江东,旧日是、紫髯天下。

英魂在、灵风梦雨,卷旗飘瓦。

师子雄才原足惜,孝廉妩媚还能霸。

笑周郎、帷幄虑偏长,忘中夏。羞铜雀,东风借。

军衣白,艨艟驾。彼孙刘之睦,姻盟何假。

自惜江山吴子国,于今父老新丰社。

听石头、战鼓似寒潮,空城打。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惜秋华.牵牛花

河鼓星高,绕莓墙、几点野花开了。

不近夕阳,横斜晓风吹老。

依稀过雨长天,谁脱下柴窑新稿。杯小。

纵金盘、露浓承来些少。耐肯伴红蓼。

只深描浅画,把秋容妆好。

偷剪碧霞疑倩,七襄人巧。

佳期约略填桥,望翠軿、欲来波渺。更悄。

湿青苔、暗萤相照。

形式: 词牌: 惜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