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软扁舟稳,行依绿水堤。
孤尊秋露滑,短棹晚烟迷。
夜静月初上,江空天更低。
飘飘信流去,误过子猷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泛舟图景。起始两句“风软扁舟稳,行依绿水堤”,通过“风软”和“舟稳”的对比,以及“绿水堤”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平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微风中带来的凉意和水面上的清新。
接下来的“孤尊秋露滑,短棹晚烟迷”,则是诗人对环境细节的刻画。独自一人坐在船上,体验到秋夜的清冷,露珠在船舷上滚落,形成一幅生动画面。而“短棹晚烟迷”则透露出时间已经不早,暮色中带着淡淡的迷离感。
“夜静月初上,江空天更低”,是诗人对夜景的描绘。月亮缓缓升起,整个江面和天空都笼罩在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之中。这两句通过“静”和“低”的字眼,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心境。
最后,“飘飘信流去,误过子猷溪”,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可能因为沉浸在这种宁静美景中而不自觉地错过了预定的目的地。这里的“飘飘”形容水流的连绵不绝,也暗示着时间的无声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夜晚泛舟时的心境和感受,是一首充满意境美和哲思的佳作。
不详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
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
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
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
潮水忽复过,云帆俨欲飞。
故园双阙下,左宦十年归。
晚景照华发,凉风吹绣衣。
淹留更一醉,老去莫相违。
门掩青山卧,莓苔积雨深。
病多知药性,客久见人心。
众鸟趋林健,孤蝉抱叶吟。
沧洲诗社散,无梦盍朋簪。
高会吹台中,新年月桂空。
貂蝉临野水,旌旆引春风。
细草萦斜岸,纤条出故丛。
微文复看猎,宁与解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