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少年不解自窥园,空读神农百草言。
今日谢君分异种,不知曾否是青门。
这首诗描绘了少年对自然与知识探索的无知,以及成年后对他人慷慨分享的理解与感激。首句“少年不解自窥园”形象地展现了少年时期对世界的好奇与无知,他可能并未亲自涉足于自然之中,而是通过阅读古人的著作来获取知识。“空读神农百草言”则强调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经验之间的差距,少年虽能背诵古人关于百草的知识,但并未亲身体验过这些植物的特性。
接下来,“今日谢君分异种,不知曾否是青门”,则转换到了一个成年后的视角。这里“谢君分异种”表达了对他人慷慨分享的感激之情,可能指的是收到不同种类的瓜种。而“不知曾否是青门”则暗示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期待,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对过去无知状态的反思,即在未经历之前,我们往往无法真正理解某些事物的价值或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少年时期的无知与成年后的感悟,探讨了知识、经验与感激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成长过程中对自我认知的深化。
不详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秋日閒吟秋水篇,是非不到竹林边。
年年篱下丛生菊,自倚寒光伴醉眠。
七十无心万事閒,日高松屋未开关。
不妨抱瓮东篱下,惜取残英学驻颜。
江上秋光寂寞时,寒花亦有向南枝。
怜君岂是无颜色,底后重阳一月期。
莫道争妍易取嗔,清名亦未与閒身。
汝今犹占三秋日,我已秋光尽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