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

红尘不到山家。赢得清閒,当了繁华。

画列青山,烟铺细草,鼓奏鸣蛙。杨柳村中卖瓜。

蒺藜沙上看花。生计无多,陶令琴书,杜曲桑麻。

形式: 词牌: 折桂令

鉴赏

这首《折桂令》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间清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红尘不到山家”,开篇即点明主题,远离世俗的喧嚣,隐居于山林之中,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赢得清閒,当了繁华”,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一种超脱态度,选择清閒自在的生活方式,放弃了外界的名利追逐。

“画列青山,烟铺细草,鼓奏鸣蛙”,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青山如画,烟雾缭绕,细草轻摇,蛙声阵阵,构成了一种自然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鼓奏鸣蛙”将青蛙的叫声比作乐器的演奏,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杨柳村中卖瓜,蒺藜沙上看花”,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在杨柳掩映的村庄里,农民卖着新鲜的瓜果;在沙地上,野花竞相开放,展现出大自然的慷慨与丰富。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生活的实际场景,也蕴含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和自然之美的赞美。

“生计无多,陶令琴书,杜曲桑麻”,最后四句总结了诗人的理想生活状态。他追求的是简朴的生活,不追求过多的物质财富,而是像陶渊明那样,以琴书为伴,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如同杜甫所描述的那样,在杜曲(即长安附近)的田野上种植桑麻,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不仅是对古代文人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当下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心灵归宿的一种呼吁。

整体而言,《折桂令》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简单、质朴生活的赞美。

收录诗词(100)

张可久(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 字:可久
  • 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肖像(林晋生作)可久
  • 籍贯: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
  • 生卒年:约1270~1348以后

相关古诗词

折桂令

写黄庭、换得白鹅。旧酒犹香,小玉能歌。

命友南山,怀人北海,遁世东坡。

昨日春,今日秋,清閒在我。

百年人,千年调,烦恼由他。乐事无多。良夜如何。

去了朱颜,还再来么。

形式: 词牌: 折桂令

临江仙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

金刀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江月晃重山

芳草洲前道路,夕阳楼上阑干。碧云何处问归鞍。

从军客,耽乐不思还。

洞里神仙种玉,江边骚客滋兰。鸳鸯沙暖鹡鸰寒。

菱花晚,不奈鬓毛斑。

形式: 词牌: 江月晃重山

河传

春水。千里。孤舟浪起。梦携西子。觉来村巷夕阳斜。

几家。短墙红杏花。晚云做造些儿雨。折花去。

岸上谁家女。太狂颠。笑那边。柳绵。被风吹上天。

形式: 词牌: 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