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图

桃源东回溪转长,桃花开时春日光。

幽禽出树乱红落,游鱼吹花流水香。

山人正住溪之浒,屋角花开自成坞。

寻源未许武陵人,隐者但作桃花主。

拄杖穿花来水头,禽鱼亦解识风流。

往来况有樵云叟,何惜衔杯同唱酬。

一尊如出桃花色,花落尊中已无迹。

醉乡泠泠白日闲,黄尘滚滚青山隔。

明年此日桃花开,何人净扫溪阴苔。

我亦天台约刘阮,春风一棹酒船来。

形式: 古风

翻译

桃花源东边的溪流蜿蜒漫长,桃花盛开时洒满春光。
幽静的鸟儿飞出树丛,花瓣纷飞,游鱼戏水,水面上飘着花香。
山居之人居住在溪边,屋角的花朵簇拥,仿佛形成一个小山谷。
寻访源头的人不允许像武陵渔人那样打扰,隐士只愿做桃花的主人。
手握拐杖穿过花丛来到水边,连禽鱼也懂得欣赏这风雅时光。
来往之间还有砍柴的老翁,不妨举杯共饮,对诗酬唱。
一杯酒泛着桃花般的色泽,花瓣落入酒中,踪影全无。
醉意中白日显得悠闲,只有黄尘滚滚的世间与青山相隔。
待到明年桃花再度盛开,不知是谁会清理溪边的青苔。
我也期待着与刘阮在天台山下,春风中乘舟而来,畅饮美酒。

注释

桃源东:桃花源东边。
溪转长:溪流蜿蜒。
桃花开:桃花盛开。
春日光:洒满春光。
幽禽:幽静的鸟儿。
红落:花瓣纷飞。
山人:山居之人。
自成坞:形成小山谷。
寻源:寻访源头。
武陵人:像武陵渔人。
隐者:隐士。
桃花主:桃花的主人。
杖穿花:手握拐杖穿过花丛。
风流:风雅时光。
樵云叟:砍柴的老翁。
衔杯:举杯。
醉乡:醉意中。
白日闲:白日悠闲。
明年此日:待到明年此时。
净扫:清理。
天台:天台山。
刘阮:典故中的刘晨、阮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绝美的桃花源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生动想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桃源东回溪转长,桃花开时春日光”两句,便设定了一个悠长而宁静的空间背景,桃花盛开的景致与春日阳光交织,营造出一种恬淡和谐的氛围。

“幽禽出树乱红落,游鱼吹花流水香”两句,则通过对鸟儿和鱼儿活动的描述,增加了画面中的生动性。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幽禽”和“游鱼”的意象,不仅衬托出了桃花之美,更增添了一份野趣。

“山人正住溪之浒,屋角花开自成坞”两句,揭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山人在溪边安家,屋角自然而然地被桃花围绕,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这种描写体现了诗人对于与世隔绝、归隐山林的深切愿望。

“寻源未许武陵人,隐者但作桃花主”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桃源之美的独自占有和欣赏。诗人不允许外界的人打扰这份宁静,只有隐逸之士才能与桃花为伴,这种排他性又增加了一层神秘感。

“拄杖穿花来水头,禽鱼亦解识风流”两句,通过诗人手持拄杖在桃花间漫步,以及鸟儿和鱼儿对风流的认知,传达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这里的“风流”不仅指自然之美,更有文化和品味的意味。

“往来况有樵云叟,何惜衔杯同唱酬”两句,诗人在这里提到了与樵夫(樵夫即耕读并进的人)的交往,以及共同举杯畅饮、唱酬的欢乐场景。这种生活状态,无疑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隐逸境界。

“一尊如出桃花色,花落尊中已无迹”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一杯酒如同桃花般美丽,而当酒杯中残留的花瓣最终消逝不见时,也许正隐喻着诗人对尘世的超然。

“醉乡泠泠白日闲,黄尘滚滚青山隔”两句,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种醉酒后的恬静生活,以及远离尘嚣、隐逸于深山的愿望。“黄尘”象征着红尘俗世,而“青山”则是诗人心中的桃源所在。

“明年此日桃花开,何人净扫溪阴苔”两句,预示了对未来某一天的期待和向往。诗人希望明年今日能再次见到桃花盛开的景象,并且有谁来净扫那溪边的苔藓,这里包含了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时间流逝后的怀念。

“我亦天台约刘阮,春风一棹酒船来”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与友人的约定,以及在春风中乘坐酒船而来的欢乐时光。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的写照,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安慰。

收录诗词(1)

冯信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孤庵半掩门,竹外见前村。

地僻山容静,天阴日色昏。

风琴鸣木杪,水乐漱云根。

苍壁题诗处,淋漓醉墨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题徐氏金湖书院

古艾地多胜,修宁景最幽。

溪声常到枕,山色正含秋。

树密苔封径,庭虚月满楼。

清辉光累世,高义藉名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甲子循环幸一终。

形式: 押[东]韵

淳熙壬寅沿檄游洞天

洞府深沈别有天,翚飞楼阁耸晴烟。

诗传玉局惊凡目,丹就金炉记昔年。

翠涌千波横绝壁,风吹万籁入飞泉。

他时待我功成后,卜室青山绝世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