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壤吟

人言别有洞中仙,洞里神仙恐妄传。

若俟灵丹须九转,必求朱顶更千年。

长年国里花千树,安乐窝中乐满悬。

有乐有花仍有酒,却疑身是洞中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人们常说山中有隐世仙人,但洞中的神仙恐怕只是传说。
如果想要得到神奇的丹药,必须经过长久的修炼,可能需要千年的时间。
长寿国里有成千上万的花朵盛开,安逸的住所充满了欢乐。
这里有花、有乐、还有美酒,让人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身处仙境。

注释

洞中仙:指传说中的山中隐士或仙人。
灵丹:指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九转:道教炼丹术语,指多次提炼的过程。
朱顶:古代形容仙人的形象,可能指头戴红色冠冕。
长年国:比喻长寿的地方。
安乐窝:指舒适、快乐的居所。
有乐有花仍有酒:描绘出一种美好的生活情景。

鉴赏

这首诗名为《击壤吟》,作者是宋代的邵雍。诗中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仙道的理想境界。首句“人言别有洞中仙”,暗示了世间流传着关于洞中仙人的神秘传说。诗人认为这些传说可能并非虚妄,但要真正获得仙丹或成仙,需要经过漫长的修炼,如“若俟灵丹须九转,必求朱顶更千年”。

接着,诗人描述了一个理想的长寿之地,那里常年花开满树,人们生活安乐,快乐洋溢,犹如身处仙境:“长年国里花千树,安乐窝中乐满悬。”最后,诗人沉浸在这样的理想生活中,有花、有酒、有乐,不禁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成为了洞中的仙人。

整首诗通过描绘洞中仙的传说和理想生活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超然世外、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邵雍诗歌中常有的道家思想和隐逸情怀。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击壤吟

击壤三千首,行窝二十家。

乐天为事业,养志是生涯。

出入将如意,过从用小车。

人能知此乐,何必待纷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半醉吟(其二)

半醉小车行,世间无此荣。

凉风迎面细,垂柳拂头轻。

意若兼三事,情如拥万兵。

这般闲富贵,料得没人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头风吟

近日头风不奈何,未妨谈笑与高歌。

人才相去不甚远,事体所争能许多。

闭目面前都是暗,开怀天外更无他。

若由智数经营得,大有英雄善揣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对花

花枝照酒卮,把酒嘱花枝。

酒尽钱能买,花残药不医。

人无先酩酊,花莫便离披。

慢慢对花饮,况春能几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