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笠泽处士

笠泽渔人高节奇,白头犹自著蓑衣。

吟过竹院僧留宿,钓罢烟江鹤伴归。

花落砌边春雨歇,酒醒林际夕阳微。

中朝名士皆知己,多说东来信亦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笠泽的渔夫保持着高尚的节操,即使年老依然身披蓑衣。
他在竹林中的僧院吟诗,僧人挽留他过夜;钓鱼结束后,只有鹤伴他归家。
春雨过后,阶前落花停歇,酒醒时分,夕阳映照在树林间。
朝廷中的知名人士都把他当作朋友,但来自东方的消息却很少。

注释

笠泽:地名,可能指代江南水乡。
渔人:打鱼的人。
高节:高尚的节操。
白头:头发白了,指年纪大。
著:穿。
蓑衣:蓑草编织的衣服,用于防雨。
竹院:竹林环绕的院子,可能为寺庙或隐居之地。
僧:和尚。
留宿:过夜停留。
钓罢:钓鱼完毕。
烟江:烟雾笼罩的江面。
鹤伴归:鹤陪伴着回家。
花落:花瓣飘落。
砌边:台阶旁边。
春雨歇:春雨停止。
酒醒:酒后醒来。
夕阳微:夕阳微弱。
中朝:朝廷内部。
名士:有名望的知识分子。
知己:知心朋友。
东来:从东方(指京城)来。
信亦稀:信息也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笠泽的渔人,他保持着高尚的节操,即使年事已高仍身披蓑衣,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在竹林中的僧院吟诗作乐,僧人热情挽留他住宿;在烟波浩渺的江边垂钓,傍晚时分有仙鹤相伴归家。诗人感叹花落春雨后,自己在林间小憩,醒来时已是夕阳西下。虽然身处江湖,但这位渔人与朝廷中的名士交情深厚,他们的信件往来稀少,更显其隐逸之风。整首诗通过渔人的生活画面,展现了诗人对高洁人格和隐逸生活的赞赏。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掩卷

掩卷频秋望,无人共展眉。

残阳留古树,白鸟下寒池。

簪组心还倦,风骚志未衰。

登临一长叹,还失渭川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喜吉上人至

喜师来访我,幽会兴何长。

清论都无倦,乡愁顿欲忘。

疏林秋色暮,虚阁水风凉。

久坐慵言别,微阳下短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喜吉上人至

邺北至夔城,三千里外程。

劳寻苦吟伴,独入乱山行。

楚水秋无际,巴猿夜有声。

逢师不能寐,因话故乡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寓居有怀

疏林频落叶,孤僻继离骚。

独坐闻鸿远,闲吟见月高。

梦回更自永,思苦夜何劳。

寂寂西郊内,披衣听海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