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是谁唱东风昨夜,月正圆时。秋正凉时。

红楼蓦地忽逢伊。一从见后■哀■,醒也思思。

梦也思思。半年心事有谁知。

形式:

鉴赏

这首《采桑子》是康有为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某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是谁唱东风昨夜,月正圆时。秋正凉时。”开篇以自然景象引入,东风、圆月、秋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某种触动或情感的触发。

“红楼蓦地忽逢伊。”一句转折,将思绪引向与某人的相遇,红楼作为背景,增添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而“忽逢伊”则表达了偶遇的惊喜与意外。

“一从见后■哀■,醒也思思。梦也思思。”这里通过“一从见后”的描述,以及“醒也思思。梦也思思”的反复强调,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相遇的深刻情感,无论是清醒还是梦境,都充满了对对方的思念与哀愁。

“半年心事有谁知。”最后,诗人以自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内心情感的孤独与无人理解的无奈,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整体而言,《采桑子》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康有为对某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世界的波动,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178)

康有为(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祝英台近

玉阑干,银栊槛,见彤霞和雪。

春深香国,记月圆时节。

五度护铃频咒,彩幡试剪,此情意、绵绵难讫。

爱花切。却恐嫩蕊浓香,误被他人折。

纵教未折,采摘应残缺。

欲拾零香枕畔,心情凄绝,怪东风、怎任狼藉。

形式:

万年欢.立春日社集灯词,用乙庵韵

斗转珠杓,烟凝彩胜,乾坤佳气重新。

增受泰元神美,节应长春。

万树银花齐发,彻丹霄、升法王轮。

龙衔耀、欢喜人天,催成花雨缤纷。

想见千门月满,照东华香雾,影逐车尘。

道是鳌山故事,虹渚嘉辰。

遥听霓裳法曲,现分明、五色仙云。

凭青鸟、早报司开,来朝捧出黄人。

形式:

水调歌头.和易同年曼农刑部

乾坤何莽苍,傀儡尽登场。

都向邯郸梦里,六尺斗昂藏。

几度莺歌燕舞,更有蝇营狗苟,平白愤苍黄。

五更鸡报晓,子细试思量。牛服箱,箕翕舌,尽荒唐。

切莫拖泥带水,进退两郎当。

待我泰山立脚,更向碧霄着眼,天命本无常。

所思崇令德,努力爱时光。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阳]韵

大江西上曲.丁亥七月十三日余远游西溟,舟发杨椒坪,谢梧山、居古泉、黄绮云、黄日坡、杨湘舲、胡敬之、曾式如、杨崙西、伍意庄、居秋海送至珠江,率赋留别。仓皇行色,不复按谱求工也

江亭酒醒,听西风一笛,离愁吹起。

已拚乡心抛撇去,禁得桥阑重倚。

戴笠前盟,诛茅后约,洒尽平生泪。

丝丝疏柳,向人还更憔悴。

早分万里关山,吴箫燕筑,萍梗看身世。

何况西溟风雪路,多恐敝裘难理。

潮打裘来,海浮天去,归梦知何际。

苍茫云水,挂帆吾又行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