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将月短,草色与秋长。

比屋歌黄竹,何人撼白榆。

好看如镜夜,莫笑似弓时。

江湖水清浅,不足掉鲸尾。

饮水狼子瘦,思日鹧鸪寒。

一鼎雄雌金液火,十年寒暑鹿麑裘。

寄语东流任斑鬓,向隅终守铁梭飞。

乾坤见了文章懒,龙虎成来印绶疏。

近来世上无徐庶,谁向桑麻识卧龙。

形式:

翻译

蝉鸣声使夜晚显得短暂,草色在秋天里更加深长。
家家户户唱着黄竹歌,又有谁能撼动那白榆树呢?
夜晚明亮如镜,不要嘲笑它像弯弓的时候。
江湖的水虽清澈浅薄,却不足以摇动鲸鱼的尾巴。
饮水的恶狼因饥饿而消瘦,鹧鸪鸟在寒冷中思念。
一鼎中炼出的金丹烈火,十年寒暑换来的鹿皮衣。
告诉东流水中的斑发之人,坚守角落直到铁梭飞舞。
面对天地间的华丽文字,我懒于欣赏,官位也变得稀疏。
如今世上再无徐庶那样的贤才,又有谁能发现隐居的卧龙呢?

注释

短:短暂。
秋长:秋天漫长。
黄竹:可能指歌谣或象征丰收。
白榆:可能象征坚韧或长寿。
似弓时:比喻月亮弯弯。
掉鲸尾:形容水浅无法容纳大物。
狼子:比喻恶人。
鹧鸪寒:表达凄凉之感。
金液火:道教炼丹术语,指炼丹过程。
鹿麑裘:鹿皮制成的衣物,珍贵。
斑鬓:斑白的头发,指年老。
铁梭:纺织工具,比喻辛勤工作。
印绶疏:官职空缺,印绶稀少。
徐庶:三国时期贤士,此处指人才。
卧龙:诸葛亮的别称,隐喻杰出人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的夜晚景象和人物独特的情感体验。开篇“蝉声将月短,草色与秋长”两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夏末秋初的宁静夜晚,蟋蟀的鸣叫正当其时,月亮渐渐短小,而草地上的草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愈发浓郁。接着,“比屋歌黄竹”一句,通过黄竹的形象传达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怀。而“何人撼白榆”则引出了一个人物在夜静中敲打白榆树的声音,增添了几分神秘。

“好看如镜夜,莫笑似弓时”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宁静夜晚的赞美,同时也警示着不要对过去的苦难(“似弓时”)发笑,暗含了一种对往昔岁月的反思和自嘲。

接下来的“江湖水清浅,不足掉鲸尾。饮水狼子瘦,思日鹧鸪寒”两句,则描绘了一个自然界的宁静与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冷清。江湖水虽然清澈,却不足以让巨大的鲸鱼在其中畅游,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环境的狭小和局限。而“饮水狼子瘦”则形象地表达了一种饥饿与寒冷,人如同狼般在寻找食物以生存,而“思日鹧鸪寒”则透露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一鼎雄雌金液火,十年寒暑鹿麑裘”两句,通过描述烹饪食物的情景,表现出一种生活的艰辛与时间的流逝。最后,“寄语东流任斑鬓,向隅终守铁梭飞”则是诗人对友人的赠言,希望对方在奔波劳碌中保持一份坚韧不拔的心态。

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写,展现了诗人独到的审美情趣和复杂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郊行示友人

水开长镜引诸峦,春洞花深落翠寒。

醉向丝萝惊自醒,与君清耳听松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送别萧二

橘花香覆白蘋洲,江引轻帆入远游。

千里云天风雨夕,忆君不敢再登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过马侍中亭

草色照双扉,轩车到客稀。

苔衣香屐迹,花绶少尘飞。

薄望怜池净,开畦爱雨肥。

相过忘日昃,坐待白云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宴柏台

华台陈桂席,密榭宴清真。

柏叶犹霜气,桃花似汉津。

青尊照深夕,绿绮映芳春。

欲忆相逢后,无言岭海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