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昔自西滨得兰数本移艺于庭亦既逾岁而芃然蕃殖自余游者未始以芳草为遇矣因悲夫物有厌常而反不若混然者有之焉遂寄情于此

寓赏本殊致,意幽非我情。

吾常有流浅,外物无重轻。

各言艺幽深,彼美香素茎。

岂为赏者设,自保孤根生。

易地无赤株,丽土亦同荣。

赏际林壑近,泛馀烟露清。

余怀既郁陶,尔类徒纵横。

妍蚩苟不信,宠辱何为惊。

贞隐谅无迹,激时犹拣名。

幽丛霭绿畹,岂必怀归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欣赏本有独特之处,意境深远并非我所独有。
我常常浅尝辄止,对外物看得很淡。
各自谈论技艺的深奥,那美在于素雅的茎叶。
这难道是为了观赏者而设?其实是自我保护,孤独生长。
即使换地方,它也能独自繁茂,美丽之地也能同样繁荣。
欣赏时接近山林溪谷,余韵中弥漫着清新的烟雾露水。
我的心情已经满足,你们却任意驰骋。
美丑如果不能真实体现,荣辱怎能令人惊慌。
坚贞隐逸本无痕迹,即便激流勇进,也选择有名声的路。
幽深的丛中绿意盎然,何必一定要回归田园呢?

注释

赏:欣赏。
殊致:独特之处。
意幽:意境深远。
流浅:浅尝辄止。
重轻:看重的程度。
艺幽深:技艺的深奥。
彼美:那美。
孤根:孤独的根。
赤株:红色的植物。
丽土:美丽的地方。
赏际:欣赏的时刻。
烟露:烟雾和露水。
郁陶:心情满足。
妍蚩:美丑。
贞隐:坚贞隐逸。
激时:激流勇进的时刻。
霭绿畹:绿意盎然的丛中。
归耕:回归田园耕作。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开篇“寓赏本殊致,意幽非我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独特鉴赏角度和内心情感的不易为人所理解。此后“吾常有流浅,外物无重轻”则描绘出诗人面对世间万物持有一种超然的平等态度,不被物欲牵绊。

诗中的“各言艺幽深,彼美香素茎”显示了诗人对于艺术和自然之美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赞赏,而“岂为赏者设,自保孤根生”则透露出诗人在面对这份美好时,更多的是一种自我保护和内心的独立生长。

接下来的“易地无赤株,丽土亦同荣”表达了即便是在平凡之处,也能发现不一样的美,而“赏际林壑近,泛馀烟露清”则描绘了一种与自然亲近,感受其中清新气息的情景。

诗人在“余怀既郁陶,尔类徒纵横”中流露出一种对于过往美好的回忆和现实中的无奈情绪,而“妍蚩苟不信,宠辱何为惊”则显得更为深沉,似乎在表达着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

最后,“贞隐谅无迹,激时犹拣名”、“幽丛霭绿畹,岂必怀归耕”则是诗人对于个人品德和内心世界的探讨,以及对未来可能的选择和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吴苑行

锦雉双飞梅结子,平春远绿窗中起。

吴江澹画水连空,三尺屏风隔千里。

小苑有门红扇开,天丝舞蝶共徘徊。

绮户雕楹长若此,韶光岁岁如归来。

形式: 古风

张静婉采莲歌

兰膏坠发红玉春,燕钗拖颈抛盘云。

城边杨柳向娇晚,门前沟水波粼粼。

麒麟公子朝天客,珂马珰珰度春陌。

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鲛绡破春碧。

抱月飘烟一尺腰,麝脐龙髓怜娇娆。

秋罗拂水碎光动,露重花多香不销。

鸂鶒交交塘水满,绿芒如粟莲茎短。

一夜西风送雨来,粉痕零落愁红浅。

船头折藕丝暗牵,藕根莲子相留连。

郎心似月月未缺,十五十六清光圆。

形式: 古风

杂歌谣辞.苏小小歌

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

酒里春容抱离恨,水中莲子怀芳心。

吴宫女儿腰似束,家在钱唐小江曲。

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

形式: 乐府曲辞

走马楼三更曲

春姿暖气昏神沼,李树拳枝紫芽小。

玉皇夜入未央宫,长火千条照栖鸟。

马过平桥通画堂,虎幡龙戟风飘扬。

帘间清唱报寒点,丙舍无人遗烬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