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楼三更曲

春姿暖气昏神沼,李树拳枝紫芽小。

玉皇夜入未央宫,长火千条照栖鸟。

马过平桥通画堂,虎幡龙戟风飘扬。

帘间清唱报寒点,丙舍无人遗烬香。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的气息温暖了昏暗的池塘,李树蜷曲的枝头点缀着紫色的小芽。
玉皇在夜晚进入了未央宫,长长的火光照亮了归巢的鸟儿。
马匹走过平整的桥连接到画堂,旗帜飘扬,如同虎幡和龙戟在风中舞动。
帘幕后清脆的歌声报知寒冷的降临,丙舍空无一人,只留下余烬散发出的香气。

注释

春姿:春天的景象。
暖气:温暖的气息。
昏神沼:昏暗的池塘。
李树:李子树。
拳枝:蜷曲的树枝。
玉皇:道教中的天帝。
未央宫:古代宫殿名,此处象征皇宫。
长火:长长的火把。
栖鸟:归巢的鸟儿。
马过平桥:马匹走过平坦的桥。
画堂:装饰华丽的厅堂。
虎幡龙戟:象征权力的旗帜和武器。
清唱:清脆的歌声。
寒点:寒冷的来临。
丙舍:古代房屋的称呼。
烬香:燃烧后留下的余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的宫廷景象,通过对春天气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又不失华丽的氛围。"春姿暖气昏神沼"四字,生动地勾勒出春日里的温润与迷离,而"李树拳枝紫芽小"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精细刻画,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生机的观察。

"玉皇夜入未央宫"一句,引出了超凡脱俗的帝王形象,通过"长火千条照栖鸟",不仅营造出一种祥和安详的夜晚景致,也映衬出宫廷内外的明亮与热闹。"马过平桥通画堂"和"虎幡龙戟风飘扬"则交织出了一个充满动感和威仪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这繁华生活的一种体验。

最后两句"帘间清唱报寒点,丙舍无人遗烬香"传递出一种隐秘而又不失温馨的情感。帘后传来的歌声,既是夜晚的独特乐音,也透露出某种孤独与寂寞;而"丙舍无人遗烬香"则暗示了一段过往的生活片段,留下的只是消逝的香气和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色彩、声音、气味等感官细节的描绘,营造出一幅生动而又富有层次的夜晚宫廷画卷。温庭筠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深夜的宁静与华丽巧妙地结合,使得诗中的每一个景象都显得既真实又梦幻。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鸡鸣埭曲

南朝天子射雉时,银河耿耿星参差。

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鱼跃莲东荡宫沼,濛濛御柳悬栖鸟。

红妆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

盘踞势穷三百年,朱方杀气成愁烟。

彗星拂地浪连海,战鼓渡江尘涨天。

绣龙画雉填宫井,野火风驱烧九鼎。

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

芊绵平绿台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

宁知玉树后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

形式: 古风

和沈参军招友生观芙蓉池

桂栋坐清晓,瑶琴商凤丝。

况闻楚泽香,适与秋风期。

遂从棹萍客,静啸烟草湄。

倒影回澹荡,愁红媚涟漪。

湘茎久鲜涩,宿雨增离披。

而我江海意,楚游动梦思。

北渚水云叶,南塘烟雾枝。

岂亡台榭芳,独与鸥鸟知。

珠坠鱼迸浅,影多凫泛迟。

落英不可攀,返照昏澄陂。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咏山鸡

万壑动晴景,山禽凌翠微。

绣翎翻草去,红觜啄花归。

巢暖碧云色,影孤清镜辉。

不知春树伴,何处又分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夜宴谣

长钗坠发双蜻蜓,碧尽山斜开画屏。

虬须公子五侯客,一饮千钟如建瓴。

鸾咽奼唱圆无节,眉敛湘烟袖回雪。

清夜恩情四座同,莫令沟水东西别。

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飘飖戟带俨相次,二十四枝龙画竿。

裂管萦弦共繁曲,芳樽细浪倾春醁。

高楼客散杏花多,脉脉新蟾如瞪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