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南楼

百尺压城端,飞檐欲上抟。

湖光摇埤堄,山影转栏杆。

秀野含春煦,乔林拥暮寒。

回头大岷雪,千仞玉巑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城墙高耸直入云霄,飞檐仿佛要向上飞翔。
湖水波光粼粼,反射着城墙的影子,山峦的倒影在栏杆间移动。
春天的美景充满田野,茂密的树林中带着傍晚的凉意。
回首望去,大岷山脉的雪景如画卷般展开,千仞高峰宛如玉雕的巑岏

注释

压城:城墙高耸直逼城池。
飞檐:建筑物屋檐翘起,像鸟儿展翅。
埤堄:城墙上用于排水的小沟。
栏杆:防护或装饰性的栏杆,常用于城墙或庭院。
春煦:春天的温暖阳光。
乔林:高大的树林。
暮寒:傍晚时分的寒意。
大岷雪:指岷江流域的大雪山。
玉巑岏:形容雪山洁白如玉,形状峻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视觉细节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诗人内心的豁然开朗。

“百尺压城端,飞檐欲上抟”两句,设定了高大城楼的壮观场景,城楼巍峨如同天堑,檐角飞扬似乎要触及云霄。这种形象的运用,不仅展现了建筑物的宏伟,更传达了一种超越凡尘、接近天际的情怀。

“湖光摇埤堄,山影转栏杆”接着描绘了水光与山影之间的和谐共舞。湖光波动,照映在岸边的埤堄上,山影随之在栏杆间游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自然景致。

“秀野含春煦,乔林拥暮寒”两句,则通过对春日暖阳与冬日严寒的对比,表达了季节更迭和自然界的生命力。秀美的原野在春天的温煦中生机勃勃,而挺拔的乔木则在秋冬的寒冷中默守坚韧。

“回头大岷雪,千仞玉巑岏”最后两句,诗人回首时,看见了远处山岭上的皑皑白雪,以及那些高耸入云、如玉般纯洁的峰巅。这里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与永恒之美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提刑司勋示及瞑禽图作诗咏之

朱华盛发穿疏竹,寒蘖齐枯遍野矶。

大雪蔽天方乱下,众禽争地各相依。

非公好事谁能得,此画如今自已稀。

试待晴明挂轩壁,定开群眼一时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揖山阁

一问此孤高,苍苍欲上摩。

有时临缥缈,尽日对嵯峨。

绝底秋阴重,危层晚照多。

无由从隐者,空自愧云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普州三亭.东溪亭

短彴逶迤渡,高檐夭矫沉。

波光环堵净,日色綵梁深。

萍荇翻金鲫,兰苕超翠禽。

主人公事简,时此照清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普州三亭.均逸亭

亭宇跨城端,新苔磴道盘。

风光晴水石,烟景暮林峦。

簿领仍多暇,宾从每尽欢。

何由掉尘鞅,聊问借阑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