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山

著足万松关,东州第一山。

听泉穷地脉,历栈近天颜。

奎画疏烟外,钟声远树间。

衲翁曾有约,分我片时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立足于万松关,这是东州的第一座高山。
倾听泉水直到地脉尽头,翻越栈道接近天空的边缘。
奎星的图案在稀疏的烟雾之外显现,远处的钟声回荡在树林之间。
那位穿着僧袍的老者曾有过约定,要分给我片刻的闲暇时光。

注释

著足:立足。
万松关:地名,可能是一个关隘。
东州:古代地理区域。
第一山:形容山的排名。
听泉:倾听泉水声。
穷地脉:直到地脉的尽头。
历栈:翻越栈道。
天颜:天空的边缘,比喻高处。
奎画:奎星的图案,古人认为奎星主文运。
疏烟:稀疏的烟雾。
钟声:寺庙或古钟的声音。
远树间:在远处的树林中。
衲翁:穿着僧袍的老人,指僧人。
约:约定。
分我:给予我。
片时閒:片刻的闲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天童山的游历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高远情怀。

“著足万松关”一句,以“著足”二字传递出一种稳重与坚定,将读者带入诗人立足于万松关的情境中。紧接着,“东州第一山”则展现了天童山的地理位置及其在诗人心中的重要性。

“听泉穷地脉,历栈近天颜”两句,通过对泉水和山脉的描写,强调了自然之声与形态的神秘与美丽。这里的“穷”字用得极好,不仅指声音的清晰,也暗示了一种深邃。

“奎画疏烟外,钟声远树间”两句,则是对山中景象的细腻描绘。“奎画”二字形容云烟的变幻之美,而“钟声远树间”则是对宗教氛围的一种烘托,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神圣。

最后,“衲翁曾有约,分我片时閒”两句,则透露了诗人与山中僧侣之间的交往和心灵上的共鸣。这里的“衲翁”是对居士或僧人的尊称,而“曾有约”则暗示了一种精神层面的契合。

整首诗通过对天童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心灵寄托的一种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350)

叶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字:景文
  • 籍贯:吴江笠泽

相关古诗词

忆友

萧萧檐角雨,冉冉雨中舟。

年老难于别,春寒重却愁。

风窗乱书叶,尘壁暗灯篝。

夜半无来雁,披衣对小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忆弟

支藤来海峤,骨肉海西边。

对月成千里,举头同一天。

更沈寒戍角,歌急晚潮船。

孤雁商予意,声声落枕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水天一色亭上即事(其二)

得得寻幽到水天,开樽洗勺动庖烟。

败欢红袖翻棋局,惯客乌衣拂坐边。

好景自应分半席,雅歌政不欠繁弦。

黄昏未忍轻归去,长笛一声何处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水天一色亭上即事(其一)

芰荷深处小壶天,时见征帆破晚烟。

非主非宾和气里,似晴似雨绿阴边。

凭阑笑语惊鱼鸟,信步游行废管弦。

剩喜利名尘不到,持竿柳下问渔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