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王彦真善墨竹道遇新宁林彦时写岁寒烟雨为别索余就题其上

黄鹤久为别,苍茫云海涯。

青鸾尔何来,婉娈湘山期。

烟雨变丛色,虚心独华滋。

于焉脱节劲,岂逐春华萎。

二十五清弦,一弦一悽其。

鸾惊复分去,鹤怨仍伤离。

纵使鸾鹤悲,终归集瑶池。

梧树秋不实,天霜落寒威。

谁能慰孤凤,日夕恒苦饥。

缄情寄幽梦,忆君苍筤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画面,以黄鹤和青鸾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深情。首句“黄鹤久为别,苍茫云海涯”以黄鹤的离去象征长久的离别,背景则是广阔无垠的云海,渲染出离别的苍茫感。接着,“青鸾尔何来,婉娈湘山期”引入青鸾,暗示友人如湘山之约,期待重逢。

“烟雨变丛色,虚心独华滋”描绘了烟雨中的竹子,虽孤独但依然坚韧,寓意友人的品格。接下来,“于焉脱节劲,岂逐春华萎”赞美竹子的坚韧,即使在寒冬也不会凋零,暗指友人不会因离别而意志消沉。

“二十五清弦,一弦一悽其”借琴弦的音调传达出离别的哀愁,随后“鸾惊复分去,鹤怨仍伤离”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情绪,以鸾鹤的悲鸣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不舍。

最后两句“梧树秋不实,天霜落寒威”以梧桐和霜降象征环境的严酷,暗示友人处境艰难。“谁能慰孤凤,日夕恒苦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关切,希望有人能给予安慰。结尾“缄情寄幽梦,忆君苍筤枝”则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将情感深藏在梦境中,怀念他在苍筤竹下的身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竹子和飞禽为载体,寓言性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和担忧,语言优美,情感深沉。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题画扇

山空水云净,月出洲渚白。

寒苇梳幽风,孤蓬逗秋色。

垂纶久忘鱼,击汰非干泽。

终愧坐磻溪,皓首钓人国。

形式: 古风

陈大家题董羽神变图

神踪发幽秘,变化谁可知。

玄感竟莫测,孰能驯扰之。

当其永潜翳,曾不异蛟螭。

时来一奋激,沛然与天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为游道人书栖真图

尘外俱太古,尘内多浇漓。

夜即吸沆瀣,晨将弄参差。

恬然不婴物,至道其无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陈和中赴召

河洲发仙舸,明日过镡津。

云是金台客,西游谒紫晨。

乳酒白玉壶,送行多亲宾。

酣歌供帐下,策马长江滨。

越水碧到海,楚山青入闽。

挥手谢余去,遥遥动车尘。

三月金陵道,千花白门春。

皇居九天上,簪绂罗群臣。

飘飖双凤侣,追随五龙宾。

日夕饭琅玕,毋为凡鸟嗔。

兹行必特达,飞书报乡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