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闻陈公甫受职告归》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通过对比君恩与臣义,以及对陈公甫这一角色的描述,展现了对官员职责与个人情感之间关系的思考。
首句“君恩天地宽”,开篇即以“君恩”为题,将君主的恩泽比作天地之广袤,强调了君主对于臣子的关怀与恩赐之深。接下来,“臣义日月皎”则呼应上句,将臣子的忠诚比作日月之光,光明而坚定,表达了臣子对于君主的忠心耿耿。
“无职徒冒官,优游岂不好”,这两句则从反面提出疑问,指出那些没有真正履行职责却仅凭虚名占据官位的人,是否真的享受到了官场的安逸生活。这里既有对官场现象的讽刺,也暗含了对真正尽职尽责官员的尊敬和向往。
“未识义如何,请问程明道”,诗人直接提出了对“义”的理解问题,并以程颐(字明道)为例,希望从这位理学大师那里寻求答案。程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此处引用他,旨在探讨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坚守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最后,“李密是何人,亦有陈情表”,诗人通过提及李密及其著名的《陈情表》,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了自己对皇上的忠诚与孝顺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场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在这里,诗人似乎在暗示,即使在面对个人情感与官场责任的冲突时,也能像李密那样,找到妥善处理之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君恩、臣义、官场现象、道德准则以及个人情感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和对人性深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