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望九华

九峰何崱屴,秀出东南隅。

分根掷黄海,削黛参匡庐。

名与八桂泐,地近三天都。

楚江走其下,练带烟中铺。

秋水淬剑锷,清波濯芙蕖。

天色矗破碎,云气交模糊。

前景转盼失,后态触睫俱。

可望不可即,信矣高真居。

一帆去何驰,百里青犹馀。

长呼谪仙人,山中近何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远望九华山的壮丽景象。开篇以“九峰何崱屴,秀出东南隅”两句,生动描绘了九华山拔地而起,秀美异常的自然风貌。接着,“分根掷黄海,削黛参匡庐”,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九华山的雄伟和峻峭,仿佛从大海深处拔地而起,与庐山相媲美。

“名与八桂泐,地近三天都”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九华山的地理位置独特,名声显赫。接下来,“楚江走其下,练带烟中铺”,描绘了九华山脚下,长江蜿蜒流淌,如同一条白练在烟雾中铺展,展现了山水交融的壮丽景色。

“秋水淬剑锷,清波濯芙蕖”两句,运用比喻,将清澈的秋水比作磨砺剑锋的工具,将碧绿的池水比作洗涤荷花的清水,生动地描绘了水的清澈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天色矗破碎,云气交模糊”两句,通过描写天空的破碎和云雾的模糊,营造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接下来,“前景转盼失,后态触睫俱”,描绘了山势的险峻和变化多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其壮丽与险峻。

“可望不可即,信矣高真居”两句,表达了对九华山高洁、神圣之感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触及的遗憾。最后,“一帆去何驰,百里青犹余”两句,通过描述船只疾驰而去,远处的九华山依然青翠依旧,表达了对九华山美景的留恋和向往。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远离尘嚣、追求高洁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荻港舟次遇徐逊斋太守罢官归滇南

浮云变态何须臾,此翁今作溪上客。

见山一笑神已往,随处题诗兴成癖。

意外相逢山水间,惊定成欢话畴昔。

畴昔立马来江东,停麾问俗何雍雍。

黄州竹楼卧苏轼,新安炼溪钓任公。

仆也骑驴看山至,一榻陈蕃荷高谊。

雅吹投壶兴有馀,风前时露烟霞气。

纷纷宾从厌梁肉,公也斋居饱馆粥。

一鱼不受清已极,五裤得歌乐亦足。

今朝权被归去来,侂傺妻孥散僮仆。

片帆晓拂菰蒲开,只影夜抱鱼龙宿。

我闻碧鸡山与金马连,名胜秀出西南天。

公也茅屋居其间,数顷尚有桑麻田。

著书岁月且未艾,翁自禀此何忧焉。

只有贱子感填臆,短歌饮气别不得。

风波一失万里长,落落行藏谁其商。

更语东山且休卧,汉廷早晚诏循良。

形式: 古风

天门山

我登南梁山,下瞰岷江流。

大江天险限南北,兹作巨镇当上游。

熊蹲狮伏势绝陡,急洑盘涡此间走。

初疑鳌窟忽掀翻,倒插双螺碍星斗。

梁山博望二而一,导江忽劈巨灵手。

两崖屹立成千秋,却笑龙门只培塿。

嵌空怪石何嵷巃,万丈起自蛟龙宫。

阴厓破碎浪花蹴,绝顶的皪霞光烘。

浔阳九派浩东去,径须一束缓其怒。

从此滔滔入海流,此是江山不平处。

江山锁钥当吴头,上流有事兹咽喉。

谁知设险固无益,兴亡过眼谁能留。

寄奴宫殿今何在,王浚楼船万古愁。

形式: 古风

僧斋夜咏

一卧维摩室,闲身耐寂寥。

经鱼敲落月,佛火引深宵。

避缚思捐剑,逃声欲弃瓢。

何因老松桧,风雨尚萧骚。

形式: 五言律诗

对月

键户谢人事,茅堂夜色虚。

月明经客久,风意逼秋初。

亲老贫犹健,交稀病更疏。

还迟卜居愿,吾亦爱吾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