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自有人间分,何须郭外田?
和光游聚落,独兴入山泉。
河曲编萧坐,灵台结絮眠。
还应多藏客,辛苦没残年。
这首诗是王绩在隋末唐初所作的《性不好治产兴后言怀》。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淡漠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首句“自有人间分,何须郭外田?”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利的不屑,认为人间的划分自有其道,无需再额外寻求外在的田产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接着,“和光游聚落,独兴入山泉。”描述了诗人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既融入了世俗生活,又能在山泉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河曲编萧坐,灵台结絮眠。”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他坐在弯曲的河边,编织着萧条的草木,心灵如同纯净的台地,沉睡在轻柔的絮梦之中。这种生活状态,充满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内心的平和。
最后,“还应多藏客,辛苦没残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否定,认为过多的社交与物质积累只会让人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感到疲惫不堪。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
不详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 《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寂寞坐山家,萧条玩物华。
树奇全拥石,蒲长半侵砂。
池光连壁动,日影对窗斜。
石榴兼布叶,金簦唯作花。
落藤斜引蔓,伏笋暗抽芽。
高卧长无客,方知人事赊。
隐士长松壑,先生孤竹丘。
溪深常抱冻,涧冷镇含秋。
九春宁解褐,五月自披裘。
谁信汤年旱,山燋金石流?
山中旧可安,无处不盘桓。
岭涩攀藤易,岩崎策杖难。
药供无限食,石起自然坛。
树密檐偏冷,泉深阶镇寒。
松根聊入酿,竹实试调丹。
孔淳书数帙,朝朝还自看。
岩居何啻好,野性本规閒。
青松生户侧,奔泉涌砌间。
老父循浑沌,稚子服斑斓。
自得为巢许,无劳买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