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闲书

雨濛村落野梅黄,茅阁长吟水气凉。

幽鸟远声来独树,小荷疏影占前塘。

闲心终不忘鱼钓,澹水真宜习老庄。

报国自知无世用,烟蓑何日卧清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雨中的村庄野梅已黄,茅草屋边长吟水汽微凉。
远处的鸟鸣从孤独的树上传来,小荷在稀疏的光影中占据前塘。
闲适的心永远不忘垂钓的乐趣,淡泊的水面最适合研习老庄思想。
深知报效国家无处施展,何时能披烟蓑在清漳河畔安享清闲。

注释

雨:下雨。
濛:模糊不清。
村落:村庄。
野梅:野生的梅花。
黄:黄色。
茅阁:茅草建造的小屋。
长吟:长时间地吟咏。
水气:水蒸气。
幽鸟:幽静的鸟。
小荷:小荷花。
疏影:稀疏的影子。
前塘:前面的池塘。
闲心:闲适的心情。
忘:忘记。
鱼钓:钓鱼。
澹水:清淡的水面。
习:学习。
老庄:老庄哲学,指道家和儒家思想。
报国:报效国家。
自知:深知。
无世用:没有实际的用途。
烟蓑:烟雾般的蓑衣。
卧:躺下。
清漳:清澈的漳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雨后乡村的宁静景象。"雨濛村落野梅黄"写出了细雨中的村庄,野梅在湿润中显得更加鲜艳。"茅阁长吟水气凉",茅草搭建的小屋内,诗人独自吟咏,感受到水汽带来的丝丝凉意。"幽鸟远声来独树",远处传来鸟儿的叫声,更显环境的静谧,只有孤独的一棵树与之呼应。

"小荷疏影占前塘",这一句转而描绘池塘边,稀疏的荷叶倒映在水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和清凉。"闲心终不忘鱼钓",诗人闲适的心情中,不忘垂钓的乐趣,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澹水真宜习老庄",诗人认为这样的清淡之水最适合研读道家经典《老子》和《庄子》,反映了他崇尚道家思想,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最后,"报国自知无世用,烟蓑何日卧清漳"表达了诗人虽然明白自己无法在世俗中大展抱负,但仍怀揣着归隐之心,希望能有一天披着蓑衣,在清漳河畔过上悠闲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乡村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展现了宋代理想化的隐逸情怀。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病中书

多病将经岁,逢迎故不能。

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

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

郡斋风雨后,无睡对寒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秦中感怀寄江外知己

念子隔江海,浩然时已秋。

蝉鸣关外树,人在水边楼。

发白犹搜句,时清尚旅游。

遥思当永夜,不寐向孤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途中作

秋末楚云端,行侵苔藓斑。

愁肠不厌酒,病眼岂逢山。

远路有时到,宦游无处闲。

却思清渭北,烟柳掩柴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宿江西寺

独宿西林夜,凝然静拥袍。

巫云秋暝峡,楚月冷生涛。

莎败蛩犹噪,乡遥梦亦劳。

霜风开落叶,还欲续离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