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其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策马穿越纷飞的雪花,军队踏上了险峻的高山之路。
山路崎岖,士兵紧抱着冰冷的石头,手指冻得在冰雪中颤抖。
我们离故乡的明月越来越远,不知何时才能返回,修建家园。
傍晚的浮云向南方飘去,虽然遥望可见,却难以触及。

注释

驱马:策马。
天雨雪:纷飞的雪花。
军行:军队行进。
高山:险峻的高山。
径危:山路崎岖。
抱寒石:紧抱冰冷的石头。
指落:手指冻得。
曾冰间:在冰雪中。
汉月:故乡的明月。
筑城还:返回修建家园。
浮云:傍晚的浮云。
南征:向南方飘去。
可望不可攀:遥望可见,难以触及。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军旅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边塞军队在恶劣天气中跋涉的景象。天降大雪,军队却不得不冒险进入高山之中,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艰辛。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这两句则具体描写了行军过程中的困难和艰苦。道路狭窄而危险,士兵们不得不紧紧抓住冷硬的岩石,以免滑倒,而手指间甚至结出了冰霜,这些细节形象地展示了边塞生活的严酷。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这里,“汉月”代指内地之月,即诗人所思念的家乡。诗人在问自己,何时才能返回并重建家园。这不仅是对归期的渴望,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最后两句通过远眺南方故土的浮动云朵,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深切思念。虽然能看到那些象征着家乡的云,但现实中却无法触及,这种距离感和无力感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复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刻画,展示了战争带来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士兵们对于归属与安全的深切渴望。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前出塞九首(其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前出塞九首(其九)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前苦寒行二首(其一)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

楚江巫峡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

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形式: 古风

前苦寒行二首(其二)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何所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