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三首(其二)

栅壕三面斗,箭尽举烽频。

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

杀尽金河卒,年年添塞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三面环绕的栅栏如同战场,箭矢用尽后频繁点燃烽火报警。
傍晚时分,营区柳树笼罩在烟雾中,关外榆树上积雪未消,春天的气息却已来临。
边境城市的老将军众多,但归乡的人却很少。
金河地区的士兵被一一消灭,每年都会增添更多的战尘。

注释

栅壕:防御工事。
烽频:频繁点烽火。
营柳:军营中的柳树。
关榆:边关的榆树。
碛路:沙漠中的道路。
归人:归乡的人。
金河卒:金河地区的士兵。
塞尘:边塞的战尘。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战争景象的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抒发了边塞将士们的孤独和悲凉。"栅壕三面斗"展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箭尽举烽频"则显示出战斗的紧迫与连绵不绝,营寨中的柳树在烟雾中摇曳,关隘上的榆树带着雪花,这些意象都透露出边塞军事生活的艰苦和孤独。"边城多老将"表明战争的长久和将士们的牺牲,而"碛路少归人"则是对那些未能归来的战士的一种隐晦哀悼。最后两句"杀尽金河卒,年年添塞尘"更深化了边塞战争的残酷与无常,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历史沉淀。

这首诗语言简洁有力,意象丰富,情感强烈,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边塞将士生活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思。

收录诗词(10)

李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宗室,一作存博。郑王元懿玄孙,勉子,官兵部员外郎。有画癖,闻一士人家有张璪所绘松石幛子,乃诣购其家,弱妻已练为衣裹。唯得两幅,双柏一石,嗟惋久之,作绘练记。以至行雅操知名当时。特精楷隶,并善画梅。又萧字为梁侍中萧子云壁书,得之,崔备为之记,约自为赞,又以名其斋。《唐书宗室世系表》、《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图绘宝鉴补遗》、《萧斋记》

  • 字:在博

相关古诗词

从军行三首(其三)

候火起雕城,尘沙拥战声。

游军藏汉帜,降骑说蕃情。

霜落滹沱浅,秋深太白明。

嫖姚方虎视,不觉说添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其一)

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

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

路长须算日,书远每题年。

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岁日感怀

曙气变东风,蟾壶夜漏穷。

新春几人老,旧历四时空。

身贱悲添岁,家贫喜过冬。

称觞惟有感,欢庆在儿童。

形式: 五言律诗

城南访裴氏昆季

相思起中夜,夙驾访柴荆。

早雾桑柘隐,晓光溪涧明。

村蹊嵩棘间,往往断新耕。

贫野烟火微,昼无乌鸢声。

田头逢饷人,道君南山行。

南山千里峰,尽是相思情。

野老无拜揖,村童多裸形。

相呼看车马,颜色喜相惊。

荒圃鸡豚乐,雨墙禾莠生。

欲君知我来,壁上空书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