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老桧倚虚房,能生九夏凉。
读书参句读,临字识偏傍。
婢织蒲为履,童烧朮当香。
兴来吟不就,频与月商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文人生活画面。"老桧倚虚房",以老桧树作为居所的背景,展现出环境的古老与宁静。"能生九夏凉",暗示了桧树的阴凉,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给人带来清凉,寓含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
"读书参句读,临字识偏傍",通过读书和写字的细节,表现了诗人的学问修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婢织蒲为履,童烧朮当香",则描绘了家中的日常生活,朴素而富有诗意,婢女编织蒲草为鞋,孩童焚烧艾草以驱蚊除秽,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息。
最后两句"兴来吟不就,频与月商量",表达了诗人创作时的灵感涌现,但又难以一气呵成,于是时常与月光共度,寻求灵感的启发。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淡雅,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心境。
不详
东关寒水深,游子别家心。
棹急波鸣枕,篷疏月在衾。
半生多道路,何日定山林。
隔岸闻渔唱,离骚不敢吟。
换米活妻子,馀钱付酒家。
身前舟似叶,世上事如麻。
独鳖过深浦,伴鸥眠浅沙。
旁人问醒醉,鼓枻入芦花。
惭愧轻舆寄仆肩,蛇蟠小径入层巅。
升高但觉少平地,视下方知在半天。
尺垄寸田皆石级,堵墙椽屋即人烟。
客程到此更风雪,闻一禽声恐杜鹃。
写此何人云梦胸,色尘真幻等成空。
看君一轴画图上,在我半生行记中。
剡水回舟乘夜雪,楚江燃烛听秋风。
转蓬踪迹徒劳耳,心愧雁山头白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