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堤柳

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

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

流从巩北分河口,直到淮南种官柳。

功成力尽人旋亡,代谢年移树空有。

当时綵女侍君王,绣帐旌门对柳行。

青叶交垂连幔色,白花飞度染衣香。

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枝好。

驿骑征帆损更多,山精野魅藏应老。

凉风八月露为霜,日夜孤舟入帝乡。

河畔时时闻木落,客中无不泪沾裳。

形式: 古风

翻译

隋朝皇帝怀念扬州美景,厌倦了深宫生活,向往海边遨游。
他命人开山辟路,伴随着胡笳与鼓声,在清澈的河流中泛舟。
河流从巩县北部分流,沿着新修的道路,直通淮南,沿途种植官家柳树。
工程告成,劳力耗尽,人们随之逝去,岁月更迭,只剩树木空存。
当年彩衣女子服侍君王,绣帐与旗帜在柳林间相对而立。
绿叶交错遮蔽如帘幕,白花飘飞沾染衣裳香气。
而今柳林衰败无须多言,几里之内竟找不到一株完好的。
驿站的马匹和过往的船只更添损害,山中的精怪与野魅也应已老去。
八月的凉风带来寒露凝霜,日日夜夜小舟独行,驶向京城。
河岸不时传来落叶声,旅途中的行人无不泪水沾湿衣裳。

注释

隋家天子:隋朝的皇帝。
扬州:中国东部的一个城市,以美景著称。
傍海游:靠近海边游玩。
穿地凿山:挖掘土地,开凿山脉。
御路:专供皇帝行走的道路。
鸣笳叠鼓:胡笳声与鼓声交织,形容出行的壮观。
巩北:巩县北部,巩县为古代地名。
河口:河流的分岔处。
官柳:官府栽种的柳树。
功成力尽:工程完成,人力耗尽。
人旋亡:人们相继去世。
代谢:时间的更替。
綵女:宫女,穿着华丽的女子。
绣帐:绣有图案的帐篷或帷帐。
旌门:挂有旌旗的大门。
青叶:绿色的叶子。
交垂:交错下垂。
幔色:像帘幕一样的颜色。
摧残:破坏,此处指柳林的衰败。
一枝好:哪怕一根好的枝条。
驿骑:驿站的快马,指信使或行旅之人。
征帆:远行的船帆。
山精野魅:传说中的山中精灵和野鬼。
凉风:秋风。
露为霜:露水凝结成霜。
日夜:日以继夜。
木落:树叶凋落。
客中:旅途中的人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情景,表达了对过往繁华与现今荒凉的深切感慨。诗中通过隋家天子修筑御道、开辟河流的宏伟工程,反衬出如今柳树零落,盛景不再的况味。

"厌坐深宫傍海游"一句,透露出天子的寂寞与对往日繁华生活的怀念。"鸣笳叠鼓泛清流"则是对过去盛大的场面描绘,形成鲜明对比。

"当时綵女侍君王"一段,通过宫女对柳树的侍奉,展示了昔日的繁荣景象。而"今日摧残何用道"则是对现实与往昔之间巨大落差的感慨。"驿骑征帆损更多"表明即便是快速行走或远航,也无法逃离这般凄凉。

"凉风八月露为霜,日夜孤舟入帝乡"描绘了一幅秋末的萧瑟图景,使人不禁感慨。"河畔时时闻木落,客中无不泪沾裳"则是对行者之情感的深刻表达,每一次听到树叶落下,都会引起旅人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昔日繁华与今朝荒凉之间的巨大反差,展现了时间流逝、物变人非的无常,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和对现实凄凉的深切感慨。

收录诗词(6)

王泠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开元五年登进士第,后官太子校书郎。曾上书张说自荐,未果。秩满,迁右威卫兵曹参军。工文赋诗。气质豪爽,当言无所回忌,乃卓荦奇才,济世之器。惜其不大显而终。有集今传

  • 字:仲清
  • 籍贯:太原(今属山西)
  • 生卒年:?692--?725

相关古诗词

夜光篇

游人夜到汝阳间,夜色冥濛不解颜。

谁家暗起寒山烧,因此明中得见山。

山头山下须臾满,历险缘深无暂断。

焦声散著群树鸣,炎气傍林一川暖。

是时西北多海风,吹上连天光更雄。

浊烟熏月黑,高艳爇云红。

初谓炼丹仙灶里,还疑铸剑神溪中。

划为飞电来照物,乍作流星并上空。

西山无草光已灭,东顶荧荧犹未绝。

沸汤空谷数道水,融盖阴崖几年雪。

两京贫病若为居,四壁皆成凿照馀。

未得贵游同秉烛,唯将半影借披书。

形式: 古风

寒食篇

天运四时成一年,八节相迎尽可怜。

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

禁火初从太原起,风俗流传几千祀。

算取去年冬至时,一百五日今朝是。

今年寒食胜常春,总缘天子在东巡。

能令气色随河洛,斗觉风光竞逐人。

上阳遥见青春见,洛水横流绕城殿。

波上楼台列岸明,风光所吹皆流遍。

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鞦韆。

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恒娥到月边。

金闺待看红妆早,先过陌上垂杨好。

花场共斗汝南鸡,春游遍在东郊道。

千金宝帐缀流苏,簸琼还坐锦筵铺。

莫愁光景重窗闇,自有金瓶照乘珠。

心移向者游遨处,乘舟欲骋凌波步。

池中弄水白鹇飞,树下抛球彩莺去。

别殿前临走马台,金鞍更送彩毬来。

毬落画楼攀柳取,枝摇香径踏花回。

良辰更重宜三月,能成昼夜芳菲节。

今夜无明月作灯,街衢游赏何曾歇。

南有龙门对洛城,车马倾都满路行。

纵使遨游今日罢,明朝尚自有清明。

形式: 古风

林狖欺童子,山精试老僧。

陈兵剑阁山将动,饮马珠江水不流。

官微思倚玉,文浅怯投珠。

形式:

葬西施挽歌

西望吴王国,云书凤字牌。

连江起珠帐,择地葬金钗。

满地红心草,三层碧玉阶。

春风无处所,悽恨不胜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