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尚书先生

前代衣冠第一人,老来鸣道振遗音。

勋庸臣子平生志,书易圣贤千古心。

士愿执经来鹿洞,客求挟册售鸡林。

飞仙虽去斯文在,山阁神光照斗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挽尚书先生》由宋末元初的方一夔所作,是对一位德高望重的尚书先生的悼念与赞美。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对逝者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精神风范的追忆。

首联“前代衣冠第一人,老来鸣道振遗音。”开篇即点明了这位尚书先生在历史上的地位,他如同古代帝王的服饰般尊贵,即便到了晚年,仍能以自己的言行弘扬正道,振聋发聩,展现出其不朽的精神力量。

颔联“勋庸臣子平生志,书易圣贤千古心。”进一步描绘了这位先生一生致力于功勋与道德的追求,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圣贤之道的深刻理解与向往,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知识的渴求。

颈联“士愿执经来鹿洞,客求挟册售鸡林。”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鹿洞书院和鸡林,前者是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讲学的地方,后者则象征着海外的知识交流。这两句表达了众多士人渴望学习,以及知识在不同地域间的传播,突出了先生作为知识传播者的重要角色。

尾联“飞仙虽去斯文在,山阁神光照斗参。”最后两句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收束全诗,虽然先生已逝,但其留下的精神财富——“斯文”仍在世间流传,如同山阁中的神光,照亮了天际,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先生精神永存的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尚书先生一生事迹的回顾和精神品质的赞颂,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也传递出了一种超越生死、永恒传承的文化精神。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食菜

日食何曾费万钱,畦丁辛苦斸风烟。

墙阴吠狗硬如铁,山下蹲鸱大似拳。

忍弃毛锥飞食肉,空怜匿服卧餐毡。

茶瓯气味堪相配,更汲源头活水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梅后久雨

自入梅天气力微,不堪暑湿互蒸炊。

鬓边衰白三千丈,雨后昏黄十二时。

积润图书供火焙,新裁罗褐覆香匜。

小占定有朝晴喜,忽听黄莺语柳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田家杂兴三首(其三)

不嫌饭豆与蒸藜,饱脱衣衫挂竹篱。

问酒亭前旗影市,系船屋角藕花陂。

踏车挂壁閒龙骨,生药当庭蔓兔丝。

我自耦耕非避世,姓名休使外人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避暑夜坐(其一)

一跌风波困败鳞,年来是事不如人。

醉吹羌管惊栖鸟,閒倚胡床阁病身。

安得旃檀除热恼,自将纨扇障风尘。

新凉渐近渺云水,分席鸥群占白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