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所盘诸君会石幡还和杜老曲江韵(其一)

絮云初擘未成衣,笑踏青莎桥上归。

诗酒堪过春日永,莺花却恨海山稀。

竹间弄笛留人住,麦外游丝绊鸟飞。

满院东风不收拾,山僧何事苦相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轻柔的云絮刚展开还未成衣,她笑着踏过青莎桥回家。
诗与酒足以度过漫长的春日,但美景中只遗憾海山稀疏。
在竹林中吹笛挽留游人,麦田外的游丝牵绊着鸟儿飞翔。
满院春风无人收拾,山中的僧人为何苦苦违背这美景?

注释

絮:轻柔的云絮。
擘:分开。
未成衣:还未编织成衣服。
笑踏:笑着走。
青莎桥:青草覆盖的小桥。
堪:足够。
春日永:漫长的春天。
莺花:黄莺和花朵。
海山稀:海上的山峰稀少。
竹间:竹林中。
弄笛:吹笛子。
游丝:飘荡的蛛丝或柳絮。
绊:牵绊。
东风:春风。
收拾:整理,收拾。
山僧:山中的僧人。
苦相违:苦苦违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闲适自得的情怀。

"絮云初擘未成衣,笑踏青莎桥上归。" 这两句诗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悠闲恬静的氛围。诗人在轻柔的云状纺织物中尚未完成制作衣服,似乎时间对他而言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在田野间漫步,笑着踏过青色的莎草,桥上归去,显得心境平和。

"诗酒堪过春日永,莺花却恨海山稀。"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美好时光的享受,以及对远方亲友难以见面的无奈感慨。诗酒,象征着文学创作与生活享乐,是诗人度过悠长春日的方式。但莺花,即使在海山之间,也显得稀少,这里可能暗喻着远方亲人的不易相聚。

"竹间弄笛留人住,麦外游丝绊鸟飞。"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悠然生活。他在竹林中吹奏笛子,那优美的旋律足以让行人驻足而留。在麦田之外,小虫在空中飞舞,似乎也被这宁静的氛围所吸引。

"满院东风不收拾,山僧何事苦相违。" 最后两句则是对自然界无为而治的一种赞美,以及对生活中的某种矛盾与困扰的感慨。院中东风轻拂,不需要任何人为的整理,而那位居住在山中的僧人,似乎也在经历着某种苦恼的相违,这里可能暗示了对生活某些不可抗力之事的无奈接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一种享受和赞美,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的一次流露。

收录诗词(346)

丘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所盘诸君会石幡还和杜老曲江韵(其二)

青禽竹上弄毛衣,飞上檐头唤不归。

清景每于诗里见,羁愁惟到海边稀。

僧回古殿山矾落,客散空斋蝙蝠飞。

独对青山已惆怅,此情犹是月时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小春

落尽千林秋又冬,惭无生意岁将穷。

是谁借得三春力,为我敷施十月中。

种种草根含暖气,鳞鳞水面发和风。

江梅剩放南枝蕊,欲策阳回第一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山斋

草色苔痕挟雨骄,山斋一巷似渔樵。

三叉路口时时犊,一曲溪流片片桥。

风木参差泉上庙,烟帆来往海西潮。

飘然忽起云间想,白鹤高飞不可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门巷

门巷萧条绝市声,吟肩终日耸崚嶒。

瘦如华表秋来鹤,贫似丛林旦过僧。

渴吻漫消茶一碗,枯肠不饱稻三升。

交游岂是相违意,四十无闻自可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