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汶上屡值大风效昌黎聊讼风伯

薰风动地歊暑浮,小窗入夜声飕飕。

黄石祠前谷城下,扬沙搅树何时休。

我行徐郊及齐鲁,平原莽莽无来牟。

仆夫相顾色憔悴,为言不雨生烦忧。

玄冬涉今夏且半,杲杲日御挟赤虬。

粟田豆陇尽芜没,乾死安得翻锄耰。

况乃频年旱驱虐,辛苦逋欠多疮疣。

使君请视野如赭,逃屋十九颓道周。

我闻停车重感叹,端思此咎将谁尤。

昨夜滕阳望邹峄,巃嵷腾晓云油油。

褰帷深拟待飘洒,要令清泚瀰芳洲。

俄惊旭高雨不作,号噫万窍群阴收。

云蒸雾溽忍吹薄,嗟尔风伯良汝由。

皇天分时授百职,长养庶物功均侔。

五风十雨兆丰稔,霈以德泽奚其优。

汝独凭陵煽朱焰,屯膏纵魃为民仇。

云辎潜厓靡触石,雷电熻赫更拘囚。

南箕簸扬实汝好,暵燥下土成焦丘。

天高任汝持号令,致兹恒亢非嘉谋。

古来汶泗通地脉,飞泉汇济驰波流。

却闻泌沸缩沙砾,漕渠那复移樯舟。

吕梁之水县百仞,石出齿齿同潢沟。

县官发民塞涡口,道河开凿连数州。

水衡大僚困筹策,神都转运需千艘。

汝犹鸣条愈震掉,排阊请帝应度刘。

何如少辑酝甘澍,坐消灾沴还欢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戴鱀对频繁大风灾害的深切忧虑与反思。诗中以“薰风动地”开篇,描绘了夏日酷热的景象,随后转入夜晚小窗外风声飕飕的情景,引出对自然现象的关注。接着,诗人描述了因干旱导致的农田荒芜、百姓生活困苦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的担忧。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干旱比作“赤虬”、“疮疣”,将大风比作“风伯”,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灾害的破坏力。同时,诗人也提出了对自然规律的思考,认为天降风雨应当遵循一定的时节和秩序,而非肆意妄为,损害人间。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风伯能收敛狂风,带来甘霖的愿望,以缓解干旱带来的灾难,恢复大地生机。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收录诗词(38)

戴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军山铺中趋龙阳道中风雨甚苦用夏桂洲壁间韵

荒山盘回几千叠,没胫深泥满阡陌。

朔风凄雨更昏昏,仆夫相顾无颜色。

隔林雨歇闻鸣鸡,夹舆青青桃竹齐。

日午破亭炊野饭,天寒古渡走荒藜。

谁家茆屋云深处,不识阴晴掩关住。

形式: 古风

石儿背

夷陵江前石儿背,连江石壁缘江皋。

苍云划开几千尺,沙石大小相粘包。

下有激湍声怒号,舟子攀蹑轻猿猱。

径微磴绝不可度,寒风飒飒吹霜涛。

半壁流泉湿袅袅,阴崖孤树青高高。

忽然突转疑堕裂,洞门藓合荇薇毛。

岩头亦有数丛竹,岁晚江空犹自绿。

形式: 古风

滹沱河行

晓行恒山道,复渡滹沱水。

滹沱两岸平沙黄,寒日射波朔风起。

舆梁如砥中流清,来轮去毂稳不惊。

川浮晴野孤城迥,旆拂霜枝双戟明。

忆昔乘秋尝鼓枻,鱼龙驾涛无涯涘。

舟子常依杨柳堤,居人尽失桑麻地。

十年回首梦寐间,迟回只觉增衰颜。

乃知夷险讵能计,所以古人太息再歌行路难。

行路难,何偪侧。众呴能漂山,贞心殊转石。

君不见三峡奔涛崖石堕,方舟撇漩犹捷过。

又不见太行九折盘巑岏,驱车直上青云端。

人间畏途岂在他,谁令同室还操戈。

从来善宦固有术,吾闻流行坎止如命何。

形式: 古风

题枯木双鹰图

商飙夜捲万木空,苍鹰双飞来海东。

悲台黄云色悽惨,是谁呼堕寒枝丛。

平芜狡?走三窟,志行万里立突兀。

何不翻倒摩高秋,并向层霄见毫忽。

画师有意怜雄姿,写入鹅溪时一披。

广庭风清昼欲静,对此猛气掀霜髭。

吾闻疾鸟犹疾谀,宁知枭凤从来殊。

嗟尔毒爪莫漫驱,天际恐有图南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