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书怀寄道友

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

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无论是出仕辅佐国家,还是退隐躬耕田园,世间的对错不足以扰乱我一生。
我始终期望能通达道义的至简至纯境界,未曾因荣辱而心生波澜。
山峰转动间,阳光不再直射屋前,只有偶尔的野鸡鸣叫穿透树林传来声音。
过去的十年,我只是专注于吟咏诗句,期待有一天能平定中原,不再铸剑为兵。

注释

达:出仕辅佐。
匡邦:辅佐国家。
退:退隐。
耕:耕田。
挠:扰乱。
平生:一生。
期:期望。
希夷:道义的至简至纯境界。
省:察觉。
宠辱:荣辱。
惊:心生波澜。
峰转:山峰转动。
当户影:直射屋前的阳光。
雉:野鸡。
隔林声:穿过树林的声音。
悟:领悟。
诗句:诗歌。
铸兵:铸剑为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夏日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开篇“达即匡邦退即耕”表明诗人在仕途上得志则奋不顾身,失意则回归田园的哲学态度。这两句反映了古代士大夫既有投身国家事务的理想,又有归隐田园的现实选择。"是非何足挠平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和是非之声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认为这些都不值得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复杂。

接着,“终期道向希夷得”暗示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希望能够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而“未省心因宠辱惊”则表明尽管如此,但内心深处对于过去仕途中的荣辱变迁仍然有所触动。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景象。山峰在阳光的照射下投影变化,而偶尔传来鸟鸣之声,这一切都构成了诗人现实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十年的思考,只有通过吟咏诗词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同时,这也预示着诗人内心深处仍然怀抱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宏伟志向。

整首诗流露出一位士人的多重情感和复杂的心路,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满足,也有对于更高追求的不懈努力。通过这短短的几句话,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收录诗词(104)

崔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善音律,尤善长笛,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以其[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矶]及[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句,推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壮客巴蜀,老游龙山,故也多写旅愁之作。其《春夕旅怀》[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颇为传诵。《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 字:礼山
  • 籍贯:《唐才子传》说是江南
  • 生卒年:888

相关古诗词

读方干诗因怀别业

把君诗一吟,万里见君心。

华发新知少,沧洲旧隐深。

潮冲虚阁上,山入暮窗沈。

忆宿高斋夜,庭枝识海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读侯道华真人传

汉皇轻万乘,方士说三丹。

不得修心要,翻知出世难。

茂陵春竟绿,金掌曙空寒。

何似先生去,翩翩逐彩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读段太尉碑

愤激计潜成,临危岂顾生。

秪空持一笏,便欲碎长鲸。

国已酬徽烈,家犹耸义声。

不知青史上,谁可计功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读留侯传

覆楚雠韩势有馀,男儿遭遇更难如。

偶成汉室千年业,只读圯桥一卷书。

翻把壮心轻尺组,却烦商皓正皇储。

若能终始匡天子,何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