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守秘丞二首(其二)

逐客门庭断履綦,时迂小队访茅茨。

追随雅有蓬山旧,爱助惭无薤水规。

舆腻岂为名士涴,羊碑长遣后人思。

安知昭代輶轩使,不向民间采此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在逐客门外,足迹稀疏,偶尔带着小队探访简陋的草屋。
我追随你的足迹,如同蓬莱仙山的旧友,却因无法像你那样助人而感到羞愧。
车轮上的泥土,怎能污损了名士的风采?羊碑上的事迹,长久地让后人怀念。
谁能料到,那盛世的使者,会不会从民间采集这样的诗歌呢?

注释

逐客门庭:被驱逐者的居所。
断履綦:稀疏的足迹。
茅茨:简陋的草屋。
蓬山旧:如同蓬莱仙境的旧友。
薤水规:指助人的行为准则。
舆腻:车轮上的泥土,比喻名声。
名士:有名望的人。
涴:污损。
羊碑:古代刻有事迹的石碑,常用来纪念贤者。
后人思:后世人的怀念。
昭代:盛世。
輶轩使:轻便的使者,指地位不高但有重要职责的人。
采此诗:采集这样的诗歌。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送别之情和对友人才能的赞赏之诗。首句“逐客门庭断履綦”描绘出宾主依依惜别的情景,客人的脚步声在庭院中渐行渐远,显示了主人对客人的不舍之情。而“时迂小队访茅茨”则是说朋友们偶尔结伴来访草堂,这里“茅茨”指的是简陋的住所或书房,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接着,“追随雅有蓬山旧”表达了诗人对雅士风流和古人遗风的追寻与怀念。"爱助惭无薤水规"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不能提供更多帮助的歉意,"薤水规"比喻微薄的资助。

中间两句“舆腻岂为名士涴,羊碑长遣后人思”写的是对朋友才华横溢、德高望重的赞美,"舆腻"形容文章流畅而有文采,"羊碑"则是指古代贤君留下的德政遗迹,这里用来比喻朋友的名声和功业将长久被后人铭记。

最后,“安知昭代輶轩使,不向民间采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作品不愿过度传播于世的态度,"昭代"指的是显赫的时代,而"輶轩使"则是古代帝王出行时所用的仪仗队伍,这里比喻高官厚禄。诗人自谦其诗不足以流传于民间,也反映了诗人的谦逊品格。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人才的珍视,以及对于个人成就与名声保持适度态度的思考。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张守秘丞二首(其一)

斗垒那堪数旱饥,君侯苦节未为非。

宾筵虽画何尝卜,雩祷于天且不违。

岁俭粟输仓氏少,郡贫饷入洛阳稀。

老农夹道攀辕叹,作么携琴载鹤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张应斗还番昜

蕉荔漫山雾雨繁,虬须客子悔南辕。

久留闽囝谁堪语,却忆番君可与言。

豪杰虽穷留气在,圣贤不死有书存。

归时洗换征衣了,拣个深山紧闭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李用之察院赴潮州二首(其二)

昔在番禺鬻筴时,瞽言不敢计从违。

固知国有三空患,又欲民无再榷讥。

箬裹为生尤瘠薄,牙筹所积恐纤微。

公卿文学方矛盾,应待囊封决是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李用之察院赴潮州二首(其一)

乌府名臣暂拥麾,霜棱聊复变春熙。

行人犹谓骢当避,圣世初无鳄可移。

粤俗相携看上日,韩祠配食付它时。

极知不作周南滞,禁闼须君补阙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