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永叔雪后见寄兼云自尹家兄弟及几道散后子聪下县久不得归颇有离索之叹

常欲登芒岭,无由见洛桥。

雪飞关戍迥,人忆剡溪遥。

广隰嘶征雁,长河起怒飙。

遽言欢友散,能使去魂销。

晚日穷幽蔼,愁云暝泬寥。

纵令佳约在,载酒定何邀。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翻译

我常常想要攀登芒岭,却无法亲眼见到洛桥。
雪花飘落在遥远的关隘,人们怀念着剡溪的遥远。
广阔的原野上,雁群哀鸣,黄河上狂风怒号。
突然说到友人离散,这使我心神俱碎。
傍晚时分,深山幽暗,愁云笼罩,空旷寂寥。
即使有美好的约定,又能邀请谁一同携带美酒呢?

注释

常:常常。
欲:想要。
登:攀登。
芒岭:芒山之岭。
洛桥:洛阳的桥。
关戍:边关守卫之处。
迥:遥远。
剡溪:古代浙江嵊州的一条溪流。
广隰:广阔的田野。
征雁:远行的大雁。
怒飙:猛烈的风暴。
遽言:突然说。
欢友:欢乐的朋友。
散:离散。
晚日:傍晚的太阳。
穷幽蔼:深入幽暗的山林。
愁云:忧郁的云彩。
暝泬寥:昏暗而寂静。
纵令:即使。
佳约:美好的约定。
载酒:带着酒。
何邀:邀请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相聚难求的感慨。首联“常欲登芒岭,无由见洛桥”写出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见的心情,但现实中却难以实现,暗示了空间的阻隔。接着,“雪飞关戍迥,人忆剡溪遥”描绘了雪景中的辽远和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怀念。

中间两联“广隰嘶征雁,长河起怒飙”通过雁鸣和河水的怒涛,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寓言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分散的哀愁。“遽言欢友散,能使去魂销”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离散的悲伤,仿佛连灵魂都为之消散。

尾联“晚日穷幽蔼,愁云暝泬寥”以傍晚的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而“纵令佳约在,载酒定何邀”则写出即使有美好的约定,但在这样的离别情绪中,邀请友人一同饮酒也变得黯然失色。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后的落寞。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刘原甫见寄

忆昔游临汝,于时太守贤。

山寻顺风处,城得豢龙迁。

民颈累累大,池荷一一圆。

周碑嗟缺矣,少室望崭然。

羸马居人后,归禽落我先。

事还如响答,老去若波旋。

赋分都应定,元功岂得偏。

不须天以问,自可鉴于前。

王粲今方乐,边韶旧好眠。

汉官聊掷彩,梵学竞通禅。

语道滔滔是,论情往往牵。

平生二三友,南睇不胜悁。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依韵和许发运真州东园新成

疏凿近东城,萧森万物荣。

美花移旧本,黄鸟发新声。

曲阁池傍起,长桥柳外横。

河浑远波涨,雨急断虹明。

云与危台接,风当广厦清。

朱鬐看自跃,翠柏种初生。

香草犹能识,山苗未得名。

南峰及西岭,常共酒杯平。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依韵和许发运游泗州草堂寺之什

入寺岂缘斋,阮公方咏怀。

心将超紫府,手欲拍洪崖。

云雾波初净,尘埃鉴已揩。

但能倾玉醑,不假列金钗。

远客归空速,千樯密自挨。

醒论时事正,醉戴野巾喎。

风俗通吴楚,清浑见汴淮。

遥知香刹外,独与赏心谐。

形式: 排律

依韵和许待制病起偶书

桐柳阴阴翠色参,幔房深邃静于岩。

疾疑不是因蛇影,方秘曾传白玉函。

炼蜜有时蜂竞至,坠膻无数蚁来衔。

女奚困触屏风响,林鸟饥寻蠹木鹐。

趋吏喜闻开便閤,舞姬排比剪春衫。

嘉宾入幕金樽抹,贺客冲风席帽搀。

谈出古人非骋辩,诗陈王化不言谗。

提纲勿用铢铢较,列局缘从物物监。

龙脑篆香蟠屈曲,虎头彫枕剔空嵌。

年踰五十惟耽易,能格神明莫若諴。

形式: 排律 押[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