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梅垣

竹外重门不待扃,此垣缭绕自天成。

一枝潇洒无尘涴,半夜高寒对月明。

特立丰标仁者静,生平骨格圣之清。

纵饶曾与逋仙约,只许溪前见影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竹林之外有重重门户无需关闭,这围墙环绕如同天然生成。
一枝竹子独自清雅,不染尘埃,半夜时分在高寒中对着明亮的月光。
它独特挺立,展现出仁者的宁静,一生的风骨如同圣人的清正。
即使曾经与隐士相约,也只能在溪水前看到它的倒影。

注释

重门:多层门扉。
缭绕:环绕,盘旋。
潇洒:形容竹子姿态优美,超脱世俗。
逋仙:指隐士林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深静谧的画面。开篇“竹外重门不待扃, 此垣缭绕自天成”写出了一个被竹林和自然界保护着的庭院,门未加锁,似乎在等待心灵的归宿。这一句设置了整首诗的宁静氛围。

紧接着“一枝潇洒无尘涴,半夜高寒对月明”描绘了一枝清澈的流水和深夜里与明亮月光相对的情景。这里通过“潇洒”二字传达了水声的柔美,“无尘涴”则强调了水质的清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第三句“特立丰标仁者静,生平骨格圣之清”表明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品行高洁、气质清澈的人物。这里的“丰标”指的是非凡的气度,“仁者静”则是对其性格的描绘,而“生平骨格圣之清”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人物内在的纯净和超脱。

最后一句“纵饶曾与逋仙约,只许溪前见影横”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即便是与仙人有约,也只是允许在溪水之畔见到其身影,这里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性格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静、高洁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88)

王义山(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 字:元高
  • 号:稼村
  •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 生卒年:1214——1287

相关古诗词

五无歌送张参政

一钱刘太守,也被一钱污。

今日公归去,一文钱也无。

临去受百纸,清哉杜大夫。

今日公归去,半张纸也无。

清献出蜀日,琴鹤与之俱。

今日公归去,琴和鹤也无。

东山船载月,皎洁如冰壶。

今日公归去,船中月也无。

问公何所有,所有与人殊。

只有一廉字,斯人百世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书永嘉嘉禾驿

老来倦跻攀,悠悠憩山侧。

层岚轶穹霓,纡萦困行客。

崖倾觉崄巇,径曲盘险迫。

石老枕云根,桥横界野色。

海峤吞暝晖,松标挂辰极。

残烟罩成幄,长波曳如帛。

天际鸟知还,溪涧鱼自适。

几忘物无我,虑淡意常寂。

泛观穹壤间,天亦局于迹。

荣华忽彫枯,俯仰逃今昔。

倾羲倏再旦,急轨等寄驿。

愚公果何为,老且欲移石。

形式: 古风

天问

鸿冥未判初,动静根已互。

阴阳无停机,一阖一辟户。

太虚本块气,无形何八柱。

四时自尔行,列星自尔布。

吾闻女娲氏,曾把五色补。

补处绝无痕,亦有未补处。

日无息不运,何处独阴雾。

有龙衔烛照,终日烧不住。

玉川子有言,日月作眼行。

应不外幽独,同此双眼睛。

彼何地而暗,乃假烛以明。

亦有无烛地,暗塞幽冥冥。

吾不解其故,苍苍徒具形。

试唤卢仝鬼,为我叩太清。

形式: 古风

月岩

岩中一个月胚胎,知是谁将斧凿开。

一夜六丁将帝敕,驾空推起上天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