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醉曾将万事齐,暂陪欢去便如泥。
黄花李白墓前路,碧浪桓彝宅后溪。
九月霜中随计吏,十年江上灌春畦。
莫言春尽不惆怅,自有閒眠到日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作品,名为《下第寄宣城幕中诸公》。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离开官职后的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和生活状态。
"一醉曾将万事齐,暂陪欢去便如泥。"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仿佛在酒精的作用下,让一切烦恼与忧愁都随风而散,但这种快乐也像泥土一样短暂易逝。
"黄花李白墓前路,碧浪桓彝宅后溪。" 这两句诗则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黄色的花朵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墓前飘香,而碧绿的波光则映照着桓彝的住宅后的溪流。这不仅是对景物的刻画,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文学传统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向往。
"九月霜中随计吏,十年江上灌春畦。" 这两句则反映出诗人的生活状态,从官场到田园,他在九月的寒冷天气里思考着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描绘了他在长达十年的时间内,在江边耕作以待来年春天的景象。这两句传递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感悟。
"莫言春尽不惆怅,自有閒眠到日西。" 最后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即将过去时的心态。尽管春天的美好即将消逝,但他并不感到悲伤或是惆怅,因为他相信在闲适中等待着的是另一个美好的日落。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一种生活理念。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笙歌只是旧笙歌,肠断风流奈别何。
照物二年春色在,感恩千室泪痕多。
尽将魂梦随西去,犹望旌旗暂一过。
今日尊前无限思,万重云月隔烟波。
缑山双去羽翰轻,应为仙家好弟兄。
茅固枕前秋对舞,陆云溪上夜同鸣。
紫泥封处曾回首,碧落归时莫问程。
自笑沧江一渔叟,何由似尔到层城。
早年天上见清尘,今日楼中醉一春。
暂肯剖符临水石,几曾焚笔动星辰。
琼台雪映迢迢鹤,蓬岛波横浩浩津。
好是仙家羽衣使,欲教垂涕问何人。
棹倚隋家旧院墙,柳金梅雪扑檐香。
朱楼映日重重晚,碧水含光滟滟长。
八斗已闻传姓字,一枝何足计行藏。
声名官职应前定,且把旌麾入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