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姚绶在高邮湖堤策马骑行,途中遭遇风浪,无法前行,只得暂驻界首驿站的情景。诗中通过“来帆拂去鞍”、“断楂依浦溆”、“衰柳映风湍”等生动的景象,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策马湖堤上”,简洁有力地勾勒出诗人的行进状态,马蹄声与湖面的波涛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接着,“来帆拂去鞍”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帆船的快速前进与诗人的缓慢行进形成鲜明对比,不仅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
“断楂依浦溆”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画面,断落的楂木依偎在岸边,仿佛是自然界对旅人孤独心境的回应。“衰柳映风湍”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萧瑟,衰败的柳树在风中摇曳,与湍急的水流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后四句“轩冕追随易,庭闱致养难”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与家庭责任的深刻思考。在官场中追逐地位与荣誉相对容易,但要兼顾家庭,尤其是尽孝道,却是一大挑战。这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当时社会伦理观念的一种反映。
最后,“年年好秋色,多在异乡看”一句,将诗人的思绪拉回现实,表达了对家乡美景的怀念与对异乡景色的欣赏。这一转折,既是对前文自然景观描写的总结,也蕴含着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即使身处异乡,也能发现美好,珍惜当下。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