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盐波与琼浆的对比,表达了对苏轼(坡仙)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时流龙腥向海若,潜从禹穴泻天藏”描绘了海水的腥味与深邃,仿佛是从大禹治水的洞穴中流出的自然之水。接着,“霜空石瘦巢由饮,潮落文回织女章”则以霜空、瘦石、巢由(古代隐士)和织女的故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最后,“谁识行人心独恻,聊吹松火拂茗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以及在忙碌生活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