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与诸子游榄溪寺

野色逢新霁,芳晨惬远心。

摘兰过水畔,看竹到禅林。

春叶缘山浅,寒云覆海深。

登临方未极,归路晚潮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花朝时节游览榄溪寺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

首句“野色逢新霁”,开篇即以清新之气迎面而来,雨后的田野呈现出一片清新之色,仿佛大自然在经历了一场洗礼后,展现出其最纯净的一面。这不仅描绘了外在的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平静。

“芳晨惬远心”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万物复苏,这样的时刻让人心旷神怡,远离尘嚣,沉浸在自然的美好之中。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更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愿望。

接下来的“摘兰过水畔,看竹到禅林”,通过具体的活动——采摘兰花、漫步竹林,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兰花与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高洁、清雅的象征意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寄托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春叶缘山浅,寒云覆海深”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山间春意盎然与海面寒云覆盖的不同景象。春叶之浅,意味着生机勃勃;寒云之深,则暗示着深远与神秘。这样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寓意着人生的广阔与复杂。

最后,“登临方未极,归路晚潮侵”表达了诗人虽已游历多时,但仍未感到满足,似乎还有更多未知的探索等待着他。同时,晚潮的侵袭,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提醒,也是对旅程结束的暗示。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旅程的思考与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赏自然之美的愉悦心情,以及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人生旅程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23)

释今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酬罗仲髯因苏未仁过钟山同坐月兼附见讯时余与徐圣甫游西樵

清秋泉籁发,杖策欲穷源。

何意山扉下,枉来良友存。

高人共清夜,好月自明轩。

此际碧天叶,萧萧摇我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冬夜

群生依候变,久寂亦心惊。

迹作随乡客,愁因逼岁情。

空花宜冷发,孤月带寒明。

欲问江潮意,春声几日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九日泛舟同梁器圃怀徐圣甫

自客水村里,登高仍泛舟。

凫鹥分渚月,鸿雁急霜秋。

篱菊无从把,山萸难可求。

有怀成远梦,兹夕在高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访何友大何左王水村因题其书楼

相见皆如旧,门多君子俦。

方塘回绿荫,高阁对青洲。

残雨海潮满,微云溪水流。

歌声南浦外,日落采菱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