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游南苑诗

采苹及华月,追节逐芳云。

腾茜溢林疏,丽日晔山文。

清潭圆翠会,花薄缘绮纹。

合樽遽景斜,折荣吝组芬。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翻译

在鲜花盛开的月夜采摘苹果,紧跟佳节追逐那芬芳的云霞。
鲜红的茜草溢出树林的缝隙,灿烂的阳光照亮了山峦的纹理。
清澈的水潭汇聚了翠绿的一切,轻薄的花瓣依附着如织的波纹。
匆匆举杯,夕阳已斜,折下花枝却舍不得它那编织的香气。

注释

采苹:采摘苹果,苹这里泛指水果。
华月:盛开的月夜,形容月色之美。
追节:追随节日。
芳云:芳香的云彩,比喻美好的氛围。
腾茜:鲜红的茜草,茜草是一种植物,这里形容色彩鲜艳。
溢林疏:从树林的缝隙中溢出,形容色彩遍布。
丽日:灿烂的阳光。
晔山文:照亮山的纹理,晔意为光彩照耀。
清潭:清澈的水潭。
圆翠会:汇聚了圆形的绿色,形容水潭周围的植被茂盛。
花薄:花瓣轻薄。
缘绮纹:沿着如织的波纹,缘指依附,绮纹指水面上的美丽波纹。
合樽:举杯共饮。
遽景斜:景斜指太阳西斜,遽表示时间的匆忙。
折荣:折下花枝。
吝组芬:舍不得它那编织的香气,吝表示舍不得,组芬指花的集合香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日郊游景象。开篇“采苹及华月,追节逐芳云”两句,通过采集野草和追随花香、云彩的举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这里,“采苹”可能指摘取野花,“及华月”则是借用“华月”来形容春日明媚的月光,而“追节逐芳云”则是表现诗人随着春日里变化的花香和浮动的云彩,尽情地享受这份美好。

接着,“腾茜溢林疏,丽日晔山文”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诗人用“腾茜”形容草木的繁盛,用“溢林疏”来形容树木间露出的阳光,展示了春天大地回暖、生命力旺盛的场面。而“丽日晔山文”则描写了太阳照耀下的山峦呈现出美丽的纹理。

再下来,“清潭圆翠会,花薄缘绮纹”两句,诗人转而描绘了一处幽静的水边景致。这里的“清潭”形容水质清澈,“圆翠会”则表现了水中倒映着青翠欲滴的山色,而“花薄缘绮纹”则是说春日里细弱的花瓣随风摇曳,形成了一种精美的图案。

最后,“合樽遽景斜,折荣吝组芬”两句,诗人通过提起酒壶和折取花枝的动作,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珍惜之情。这里“合樽遽景斜”是说在斜阳下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折荣吝组芬”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的自然花卉不忍心切割,但又不得不如此,以便长久地保留这份美好。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春日游历中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上浔阳还都道中作诗

昨夜宿南陵,今旦入芦洲。

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

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俦。

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遒。

腾沙郁黄雾,翻浪扬白鸥。

登舻眺淮甸,掩泣望荆流。

绝目尽平原,时见远烟浮。

倏忽坐还合,俄思甚兼秋。

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

谁令乏古节,贻此越乡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与伍侍郎别诗

民生如野鹿,知爱不知命。

饮龁具攒聚,翘陆欻惊迸。

伤我慕类心,感尔食苹性。

漫漫鄢郢途,渺渺淮海径。

子无金石质,吾有犬马病。

忧乐安可言,离会孰能定。

钦哉慎所宜,砥德乃为盛。

贫游不可忘,久交念敦敬。

形式: 古风

与荀中书别诗

劳舟厌长浪,疲旆倦行风。

连翩感孤志,契阔伤贱躬。

亲交笃离爱,眷恋置酒终。

敷文勉征念,发藻慰愁容。

思君吟涉洧,抚己谣渡江。

惭无黄鹤翅,安得久相从。

愿遂宿知意,不使旧山空。

形式: 古风

与谢尚书庄三联句

霞辉兮涧朗。日静兮川澄。风轻桃欲开。

露重兰未胜。水光溢兮松雾动。山烟叠兮石露凝。

掩映晨物彩。连绵夕羽兴。

形式: 古风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