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虫

一气动芒沕,鸣虫应清商。

天机发天籁,托彼蛩与螀。

凄然起秋声,感我彻肺肠。

幽思不自识,远兴来何方。

至音有如此,始晤韶与章。

风霜入凄断,月露皆悲凉。

天地有声乐,呻吟委寒荒。

尔非丝竹奏,那得登君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万物生机勃发,鸣虫响应着清凉的秋季。
大自然的奥秘化为天籁,通过蟋蟀和蝉鸣传达出来。
秋意渐浓,悲凉之声触动人心肺腑。
深沉的思绪难以自知,遥远的兴致从何而来。
最美妙的音乐莫过于此,让我初次领略韶华与诗章的韵味。
风霜带来凄凉,月光下的露水也充满哀伤。
天地间仿佛有无声的乐章,只在寒冷荒芜中低吟。
若非丝竹演奏,怎可进入你的殿堂。

注释

清商:秋天的乐调。
天籁:自然的声音,如天上的音乐。
蛩:蟋蟀。
螀:蝉。
幽思:深沉的思想。
远兴:遥远的兴致或灵感。
至音:极美的音乐。
韶:美好的时光。
章:诗篇或韵律。
风霜:寒冷的天气。
月露:月光下的露珠。
丝竹:弦乐器和竹制吹奏乐器,泛指音乐。
君堂:尊贵者的居所,这里指殿堂或主人的场合。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游次公的《秋虫》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一气动芒沕”展现了秋风带来的微微波动,接着“鸣虫应清商”点出秋虫在清凉的季节里发出鸣叫。诗人将大自然的声音比喻为“天籁”,并通过“蛩与螀”这些昆虫的叫声传达出来。

“凄然起秋声,感我彻肺肠”表达了诗人听到虫鸣时内心的凄凉和感动,仿佛秋声直接触动了他的情感深处。接下来,“幽思不自识,远兴来何方”揭示了诗人沉浸在深沉的思绪中,灵感从何处而来也变得模糊不清。

“至音有如此,始晤韶与章”赞美了这自然之声的美妙,认为它如同音乐中的佳妙旋律。然而,“风霜入凄断,月露皆悲凉”又将这种美感与秋日的寒冷和哀伤联系起来,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最后两句“天地有声乐,呻吟委寒荒。尔非丝竹奏,那得登君堂”进一步强调,这并非人间的乐器所能比拟,而是大自然的独有乐章,只能在这样的秋夜中,在荒凉之地回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虫的鸣叫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0)

游次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寒岩,著名理学家游酢侄孙,礼部侍郎游操之子。乾道末,为范成大幕僚,多有唱和,又曾为安仁令。著有《倡酬诗卷》,存词五首

  • 字:子明
  • 号:西池
  • 籍贯:建安(今福建建瓯)
  • 生卒年:1187

相关古诗词

卜算子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贺新郎.月夜

斗柄回秋律。素蟾飞、冰霜万里,满川金碧。

得月偏多何处是,惟有桥南第一。

正野迥、西风寒寂。

丹桂婆娑疏影在,想微瑕、未累千金璧。

河汉远,澹无迹。知君有句酬佳夕。

尽高歌、胡床自倚,露漙珠溢。

坐到参横星欲暗,隐隐天低似笠。

但络纬、悲啼催织。

吟咏凄凉翻有恨,谅知音、人远空追忆。

谁为置,郑庄驿。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宫词

暖霭浮晴籞。锁垂杨、笼池罩阁,万丝千缕。

池上晓光分宿雾,日近群芳易吐。

寻并蒂、阑干凝伫。

不信钗头飞凤去,但宝刀、被妾还留住。

天一笑,万花妒。阿娇正好金屋贮。

甚西风、易得萧疏,扇鸾尘土。

一自昭阳扃玉户,墙角土花无数。

况多病、情伤幽素。

别殿时闻箫鼓奏,望红云、冉冉知何处。

天尺五,去无路。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满江红.丹青阁

一舸归来,何太晚、鬓丝如织。

谩叹息、凄凉往事,尽成陈迹。

山迫暮烟浮紫翠,溪摇寒浪翻金碧。

看长虹、渴饮下青冥,危栏湿。谁可住,烟萝侧。

俗士驾,当回勒。伴岩扃,须是碧云仙客。

风月已供无尽藏,溪山更衍清凉国。

恨谪仙、苏二不曾来,无人说。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