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陈处士山堂

步溪凡几转,始得见幽踪。

路隐千根树,门开万仞峰。

片云生石窦,浅水卧枯松。

穷谷风光冷,深山翠碧浓。

鹤看空里过,仙向坐中逢。

底露秋潭水,声微暮观钟。

他年来此定,异日愿相容。

且喜今归去,人间事更慵。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翻译

走了多少弯路,才找到这隐秘的小径。
小路隐藏在千株树木之间,大门背后是万仞高峰。
一片云从石缝中升起,干涸的松树倒映在浅水中。
荒僻山谷景色凄冷,深山之中翠绿更加浓郁。
白鹤在空中飞过,仿佛仙人在我眼前出现。
潭水清澈如镜,傍晚钟声微弱可闻。
将来我一定要再来,希望有一天能与你共处。
此刻我欣喜离去,世间纷扰已不再关心。

注释

步溪:沿着溪流。
凡几转:多次转折。
始得:才得以。
幽踪:幽静之处。
路隐:道路隐藏。
千根树:众多树木。
门开:大门敞开。
万仞峰:极高峻的山峰。
石窦:石缝。
枯松:干枯的松树。
穷谷:荒僻山谷。
风光冷:景色凄冷。
深山翠碧浓:深山翠绿浓郁。
鹤看空里过:白鹤在空中飞过。
仙向坐中逢:仙人似在眼前。
底露:潭水底部。
秋潭水:秋天的潭水。
声微:声音微弱。
暮观钟:傍晚听钟声。
他年:将来。
此定:一定会来。
异日愿相容:希望有朝一日能接纳我。
且喜:暂且欢喜。
今归去:现在离开。
人间事:世间的事务。
慵:懒散,不关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大自然中的探幽寻胜之旅。诗人通过对山水景致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心灵的寄托。

“步溪凡几转,始得见幽踪”表明诗人经过一番曲折的小路,才终于发现了隐秘的地方。这里的“幽踪”指的是偏僻且不为人知的地方,体现出诗人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态。

“路隐千根树,门开万仞峰”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地方的深远与雄伟。树木繁茂遮蔽着小径,而山门的开启则揭示了一番壮丽的景象。“万仞峰”的高峻,更是加强了这种感觉。

“片云生石窦,浅水卧枯松”转而描绘了自然界中细微之美。飘渺的云朵在岩石间生出,显得分外柔和;枯萎的松木旁边是浅浅的流水,这些都是大自然中的常见景象,却因诗人的笔触而显得格外动人。

“穷谷风光冷,深山翠碧浓”则是对整体景致的一种感受。这里的“穷谷”和“深山”强调了空间的幽深,而“风光冷”和“翠碧浓”则是对这种幽深中自然之美的抒情。

“鹤看空里过,仙向坐中逢”透露出诗人在大自然中的超然物外之感。鹤飞过天际,仙境似乎就在眼前,这种境界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底露秋潭水,声微暮观钟”继续描绘了秋季的宁静与安详。潭水中的露珠和远处微弱的钟声都是静谧之音,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最后,“他年来此定,异日愿相容。且喜今归去,人间事更慵”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旅程的怀念,也透露出了对未来重返此地的期待,同时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和精神寄托。

收录诗词(140)

刘得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陈情上李景让大夫

一被浮名误,旋遭白发侵。

裴回恋明主,梦寐在秋岑。

遇物唯多感,居常只是吟。

待时钳定口,经事压低心。

辛苦文场久,因缘戚里深。

老迷新道路,贫卖旧园林。

晴赏行闻水,宵棋坐见参。

龟留闲去问,僧约偶来寻。

望喜潜凭鹊,娱情愿有琴。

此生如遂意,誓死报知音。

上德怜孤直,唯公拔陆沈。

丘山恩忽被,蝼蚁力难任。

作鉴明同日,听言重若金。

从兹更无限,翘足俟为霖。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京兆府试目极千里

献赋多年客,低眉恨不前。

此心常郁矣,纵目忽超然。

送骥登长路,有鸿入远天。

古墟烟幂幂,穷野草绵绵。

树与金城接,山疑桂水连。

何当开霁日,无物翳平川。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和郑先辈谢秩闲居寓书所怀

西风日夜吹,万木共离披。

近甸新晴后,高人得意时。

暂闲心亦泰,论道面难欺。

把笔还诗债,将琴当酒资。

蓝衫悬竹桁,乌帽挂松枝。

名占文章重,官归谏宪迟。

生涯贫帝里,公议到台司。

室冷沾苔藓,门清绝路岐。

莫言邻白屋,即贺立丹墀。

岂虑尘埃久,云霄故有期。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和郑校书夏日游郑泉

太虚悬畏景,古木蔽清阴。

爰有泉堪挹,闲思日可寻。

来闻鸣滴滴,照竦碧沈沈。

几脉成溪壑,何人测浅深。

澄时无一物,分处厉千林。

净溉灵根药,凉浮玉翅禽。

饮疑蠲宿疾,见自失烦襟。

僧共云前濑,龙和月下吟。

叠光轻吹动,彻底晓霞侵。

不用频游去,令君少进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