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府试目极千里

献赋多年客,低眉恨不前。

此心常郁矣,纵目忽超然。

送骥登长路,有鸿入远天。

古墟烟幂幂,穷野草绵绵。

树与金城接,山疑桂水连。

何当开霁日,无物翳平川。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我多年来漂泊献诗,低头遗憾无法前行。
心中常充满忧郁,突然间目光变得超脱。
如同送骏马踏上长途,大雁飞向遥远的蓝天。
古老的废墟笼罩着烟雾,荒野的草木连绵不断。
树木紧邻坚固的城池,山脉似乎与桂水相连。
何时才能等到晴朗的日子,让大地不再被遮蔽。

注释

献赋:献诗献文。
客:游子。
低眉:低头。
恨:遗憾。
不前:无法前行。
此心:内心。
常:常常。
郁矣:忧郁。
纵目:放眼望去。
超然:超脱。
送骥:送别骏马。
登长路:踏上长途。
鸿:大雁。
远天:远方天空。
古墟:古老废墟。
烟幂幂:烟雾缭绕。
穷野:荒野。
草绵绵:草木茂盛。
金城:坚固的城池。
接:相邻。
桂水:传说中的桂水。
何当:何时。
开霁日:晴朗的日子。
无物:没有东西。
翳:遮蔽。
平川:平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离愁的情感。"献赋多年客,低眉恨不前"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留恋,以及对无法回到过去的无奈。而"此心常郁矣,纵目忽超然"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通过遐想来暂时逃离现实的愿望。

接下来的"送骥登长路,有鸿入远天"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送别的情景,骏马奔驰于悠长的大道上,那远去的鸿鹄则是自由与渺茫之象征。"古墟烟幂幂,穷野草绵绵"通过对荒废古址和荒野中草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

"树与金城接,山疑桂水连"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把树林、城墙、山峦、河流紧密相连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何当开霁日,无物翳平川"表达了诗人对于天气晴朗之日的期待,以及在这样的日子里,能够看到一片无遮蔽的平坦大地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深远而豁达的情怀。

收录诗词(140)

刘得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和郑先辈谢秩闲居寓书所怀

西风日夜吹,万木共离披。

近甸新晴后,高人得意时。

暂闲心亦泰,论道面难欺。

把笔还诗债,将琴当酒资。

蓝衫悬竹桁,乌帽挂松枝。

名占文章重,官归谏宪迟。

生涯贫帝里,公议到台司。

室冷沾苔藓,门清绝路岐。

莫言邻白屋,即贺立丹墀。

岂虑尘埃久,云霄故有期。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和郑校书夏日游郑泉

太虚悬畏景,古木蔽清阴。

爰有泉堪挹,闲思日可寻。

来闻鸣滴滴,照竦碧沈沈。

几脉成溪壑,何人测浅深。

澄时无一物,分处厉千林。

净溉灵根药,凉浮玉翅禽。

饮疑蠲宿疾,见自失烦襟。

僧共云前濑,龙和月下吟。

叠光轻吹动,彻底晓霞侵。

不用频游去,令君少进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

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时。

是夕吟因话,他年必去随。

尝闻庐岳顶,半入楚江湄。

几处悬崖上,千寻瀑布垂。

炉峰松淅沥,湓浦柳参差。

日色连湖白,钟声拂浪迟。

烟梯缘薜荔,岳寺步欹危。

地本饶灵草,林曾出祖师。

石楼霞耀壁,猿树鹤分枝。

细径萦岩末,高窗见海涯。

嵌空寒更极,寂寞夜尤思。

阴谷冰埋朮,仙田雪覆芝。

乱泉禅客濑,异迹逸人知。

藓室新开灶,柽潭末了棋。

如何遂闲放,长得在希夷。

空务渔樵事,方无道路悲。

谢公台尚在,陶令柳潜衰。

尘外难相许,人间贵迹遗。

虽怀丹桂影,不忘白云期。

仁者终携手,今朝预赋诗。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哭翰林丁侍郎

相知出肺腑,非旧亦非亲。

每见云霄侣,多阳鄙拙身。

即期扶泰运,岂料哭贤人。

应是随先帝,依前作近臣。

平生任公直,爱弟尚风尘。

宅闭青松古,坟临赤水新。

官清仍齿壮,儿小复家贫。

惆怅天难问,空流泪满巾。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