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女娲庙

吁嗟乎,三代以后天倾西北不复补,但见悲风淅淅吹终古。

日月星辰若缀旒,赤黄青白交旁午。

北极偏高南极低,四时错迕乖寒暑。

城沦洪水海成田,六鳌簸荡中流柱。

羲和益稷不任事,画州造历迷尧禹。

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

仁人志士久郁邑,精卫空费西山土。

排天门,荡地户,见天皇,与天姥。

五色之石空斑懒,道旁委弃无人取。

长人十二来临洮,符姚刘石相雄豪。

天竺之书入中国,三千弟子多其曹。

凉州龟兹奏宫庙,汉魏雅乐随波涛。

花门吐蕃日侵轶,天子数出长安逃。

人似鱼虾随水落,世以东南为大壑。

一半乾坤长草莱,山南代北虚城郭。

百年旧迹邈艰记,遗宫别寝屯狐貉。

至今赵城之东八里有冢尚崔嵬,不见娲皇来制作。

里人言是古高媒,万世昏姻自此开。

华渚虹藏河马去,三皇五帝愁胚胎。

奇功异事不可问,汾边山下馀芦灰。

惟天生民,无主乃乱。必有圣人,以续周汉。

如冬复如春,日月如更旦。

剥复相乘除,包牺肇爻彖。

不见风陵之堆高突兀,没入河中寻复出,天回地转无多日。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书女娲庙》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历史的反思,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变迁图景。

诗中首先感叹自夏商周三代之后,天地秩序似乎不再稳固,日月星辰的运行也失去了规律,北极偏高而南极偏低,四季错乱,寒暑颠倒。这种景象象征着社会秩序的混乱与道德的沦丧。接着,诗人描述了洪水泛滥,大地成为一片汪洋,六根支撑天地的巨柱摇摇欲坠,羲和与后稷(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与农神)失职,导致时间的混乱与自然界的动荡。

诗人进一步指出,仁人志士在这样的时代感到深深的压抑,他们试图像精卫填海一样,努力改变现状,但最终徒劳无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描绘了排天门、荡地户的壮观景象,仿佛要与天地抗衡,寻找新的秩序与希望。

随后,诗人提到五色石的遗失与被遗忘,以及长人的出现,暗示着人类文明的兴起与衰落。天竺之书传入中国,三千弟子学习,凉州龟兹的音乐与汉魏雅乐的融合,反映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然而,花门吐蕃的入侵,迫使天子逃离长安,象征着外族的威胁与国家的动荡。

诗人描绘了人民如同鱼虾般随波逐流的生活状态,世道以东南为大,而另一半世界则荒芜不堪。百年后的遗迹难以记起,宫殿与寝宫中只剩下狐狸与貉子。最后,诗人提到了赵城东边的女娲庙,据说那里埋葬着古高媒,是万世婚姻的起源。华渚虹藏、河马离去,三皇五帝愁于孕育后代,这些奇功异事已不可考。汾河边的山下,只留下芦苇的灰烬,象征着文明的消逝与重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历史的隐喻,表达了对社会变迁、道德沦丧、文化冲突与文明兴衰的深刻反思。诗人不仅描绘了历史的宏大画卷,也寄托了对于理想社会与道德重建的渴望。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晋王府

卜雒方迁鼎,封唐次剪圭。

国分河华北,星主实沈西。

攘狄威名重,垂昆敬德跻。

宠光延白屋,惠泽普黔黎。

别殿俄传燧,深宫早听鼙。

梯冲临玉壁,戈旝绕铜鞮。

井竭龙池水,梁空燕垒泥。

圃花游鹿采,山木化鹃啼。

国语春秋志,贤王暇日题。

定知慈俭理,得与禹汤齐。

玉叶衣冠尽,金刀姓字迷。

那堪梁苑草,春日更萋萋。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赠傅处士山

为问明王梦,何时到傅岩。

临风吹短笛,斸雪荷长镵。

老去肱频折,愁深口自缄。

相逢江上客,有泪湿青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咸]韵

又詶傅处士次韵(其二)

愁听关塞遍吹笳,不见中原有战车。

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待得汉庭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陆贡士来复述昔年代许舍人曦草疏攻郑鄤事

雒蜀交争党祸深,宵人依附半东林。

然犀久荷先皇烛,射隼能忘侠士心。

梅福佯狂名字改,子山流落鬓毛侵。

愁来忽遇同方友,相对支床共越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