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庆云见

圣主祠名岳,高风发庆云。

金柯初缭绕,玉叶渐氛氲。

气色含珠日,光明吐翠雰。

依稀来鹤态,髣髴列仙群。

万树流光影,千潭写锦文。

苍生忻有望,祥瑞在吾君。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翻译

圣明的君主祭拜名山,高尚的德行引发吉祥的云彩。
金色的树枝开始缠绕,玉质的叶子渐渐弥漫着雾气。
气息与光彩如同含着珍珠的太阳,明亮中散发出翠绿的雾气。
隐约间似有仙鹤的姿态出现,仿佛排列着神仙的群体。
成千上万棵树流动着光影,数千个水潭映照出如织锦般的图案。
百姓欣然感到有了希望,吉祥的预兆在于我们的君王。

注释

圣主:指品德高尚、统治贤明的君王。
祠名岳:在名山举行祭祀仪式。
高风:高尚的德行或风气。
庆云:象征吉祥的云彩。
金柯:比喻皇族或高贵家族的子弟,这里指代树枝。
缭绕:盘旋缠绕的样子。
玉叶:比喻贵族或皇族成员,此指树叶。
氛氲:形容雾气弥漫的样子。
气色:景象的色彩。
含珠日:像含着珍珠一样光芒四射的日光。
光明:光线明亮。
吐翠雰:散发出翠绿色的雾气或光泽。
依稀:模糊不清,隐约可见。
来鹤态:似有仙鹤飞来的姿态。
髣髴:仿佛,类似。
列仙群:排列成群的仙人。
万树:形容树木众多。
流光影:树木随风摇曳,光影随之流动。
千潭:形容水潭数量之多。
写锦文:水面如织锦般美丽的倒影。
苍生:百姓,众生。
忻有望:高兴地看到希望。
祥瑞:吉祥的征兆。
吾君:我们的君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图,其主旨在于赞美华山的神圣与庄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崇敬和对君主神性的颂扬。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股高洁清新的气息,以及对至高无上的精神寄托。

开篇“圣主祠名岳”即设定了全诗的宏伟基调,指代华山为圣者之所在,彰显其神圣不可侵犯的特质。紧接着,“高风发庆云”则描绘出一幅天人合一的景象,其中“高风”传递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庆云”则预示着吉祥与喜悦之情。

“金柯初缭绕,玉叶渐氛氲”中,“金柯”、“玉叶”均取材于华山特有的自然景观,通过对比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的繁盛景象。这里的“缭绕”和“氛氲”字眼,用以形容树木与花叶间的纠结交织,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之感。

“气色含珠日,光明吐翠雰”则是对华山顶端日照的一种描绘,“气色”、“光明”均强调了阳光在山巅的辉映,而“含珠”和“吐翠雰”则形象地表达出太阳与云彩间互相辉映的情景,显现出华山之巅的壮丽。

“依稀来鹤态,髣髴列仙群”中,“鹤态”暗示了诗人对于那些高洁、清净事物的向往,而“仙群”则是对华山神秘境界的一种想象,这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万树流光影,千潭写锦文”这两句,则是对华山下方森林与溪流景观的描绘。这里通过“万树流光影”和“千潭写锦文”,诗人以宏大的笔触勾勒出一个生动活泼的自然画卷,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最后,“苍生忻有望,祥瑞在吾君”则是对华山之美景与皇权神圣性的总结。这里“苍生”指代芸芸众生,而“忻有望”表明了人们对于这片土地的向往和敬仰。同时,“祥瑞在吾君”则直接将华山的美好景象与帝王的吉兆相连,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颂歌色彩。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也表达了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祝愿。其语言优美,意境高远,是一篇融合了山水、神圣与颂歌于一体的杰作。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观剑南献捷

遐圻新破虏,名将旧登坛。

戎馘西南至,毡裘长幼观。

边疆氛已息,矛戟血犹残。

紫陌欢声动,丹墀喜气盘。

唐虞方德易,卫霍比功难。

共睹俘囚入,赓歌万国安。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尚书郎上直闻春漏

地即尚书省,人惟鸳鹭行。

审时传玉漏,直夜递星郎。

历历闻仙署,泠泠出建章。

自空来断续,随月散凄锵。

物静知声远,寒轻觉夜长。

听馀残月落,曙色满东方。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府试古镜

旧是秦时镜,今来古匣中。

龙盘初挂月,凤舞欲生风。

石黛曾留殿,朱光适在宫。

应祥知道泰,监物觉神通。

肝胆诚难隐,妍媸信易穷。

幸居君子室,长愿免尘蒙。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河鲤登龙门

年久还求变,今来有所从。

得名当是鲤,无点可成龙。

备历艰难遍,因期造化容。

泥沙宁不阻,钓饵莫相逢。

击浪因成势,纤鳞莫继踪。

若令摇尾去,雨露此时浓。

形式: 排律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