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善卷古坛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氛围,充满了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之情。首句“枉山称福地”以“枉山”为背景,点出此地的特殊地位,仿佛是人间的仙境。接着“郡乘托高名”进一步强调了善卷古坛在地方文化中的重要性,其名声高远,如同承载着历史的重量。
“无意居宸极,何心来楚荆”两句则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追思,似乎在说那些不求帝王之位,却愿意来到偏远之地传播智慧与道德的人们,他们的精神超越了权力的束缚,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对民众福祉的关怀。
“林深青嶂合,坛迥白云横”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壮丽的画面,深邃的森林与连绵的青山融为一体,古老的祭坛上空飘荡着白云,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
最后,“民化应成俗,今犹少宦情”揭示了善卷古坛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习俗,还使得这里的人们较少受到官场欲望的困扰,保持了淳朴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展现了善卷古坛的历史价值与文化魅力,同时也传达了对古代圣贤精神的崇敬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