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九成的作品,它体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情感。开篇“平居自相乐,忽焉成别离”两句表达了平日里与亲人共同享受天伦之乐,却突然之间却不得不分别,这种转变突显了生活中的无常和悲凉。
接着,“君居天之南,我堕海之涯”通过对比远近的地理距离,强调了彼此的遥远。诗人用“四海岂不大,非君谁我知”表达了即使广阔如四海,也无法阻隔他与亲人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是独特且深刻的。
在“狡兔营三窟,鹪鹩安一枝”这两句中,诗人通过动物的行为隐喻自己和亲人都渴望找到彼此的心灵栖息之所。接下来的“勿云千里远,相见无迟缓”表达了即使距离遥远,也不愿意让时间耽误彼此之间重逢的机会。
“精诚傥可通,指日日犹反”则强调了只要心诚,即便是天地间也能相通。最后,“毋为浪相思,我老尚能饭”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不是虚幻的,也不是徒劳的,而是在他年老时仍旧能够自食其力,保持着对生活的坚持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对于家国、亲情的深切关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那种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