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寄舍弟

昔予从不调,经岁旅淮源。

念尔长相失,何时返故园。

寄书迷处所,分袂隔凉温。

远道俱为客,他乡共在原。

归情春伴雁,愁泣夜随猿。

愧见高堂上,朝朝独倚门。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翻译

往昔我命运多舛,经年累月漂泊在淮河之源。
想起你我常常失散,何时才能一起返回故乡田园。
寄信却迷失了你的地址,分手后我们各历寒暑。
在遥远的路上都是异乡客,同在异土却难共故园。
思归之心春天伴随大雁北飞,夜里愁绪如同猿鸣声声碎。
羞愧面对家中长辈,他们日复一日孤独倚门盼归。

注释

昔予:往昔的我。
不调:命运不好,时运不济。
经岁:经过一年又一年。
旅:旅行,这里指漂泊。
淮源:淮河的源头,代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尔:你。
长相失:长期分离,难以相见。
何时:什么时候。
返故园:回到故乡。
寄书:寄信。
迷处所:不知道寄往何处,找不到地址。
分袂:分手,离别。
隔凉温:分别后各自经历冷暖,比喻分开后不同的生活境遇。
远道:远方的道路,喻指在外的生涯。
俱为客:都是异乡的过客。
他乡:非故乡的地方。
共在原:共同处于异乡之地,但并未能相聚。
归情:思归的心情。
春伴雁:春天时伴随着北归的大雁。
愁泣:忧愁哭泣。
夜随猿:夜晚的哀愁如同猿猴的啼叫。
愧见:羞于见到。
高堂上:指家中长辈,特指父母。
朝朝:每天,天天。
独倚门:独自依靠在门边等待。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开篇"昔予从不调,经岁旅淮源"描绘出诗人长时间漂泊在外,未能如愿地调整自己的情怀,而年华流转,又到达了淮河之源的地方。紧接着"念尔长相失,何时返故园"表明了对亲人的长久离别和渴望回到故乡的强烈愿望。

诗中"寄书迷处所,分袂隔凉温"则是通过书信来传达自己的思念,但即便如此,也无法跨越空间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温度差异。"远道俱为客,他乡共在原"强调了自己与亲人都身处异乡,无不感到孤独和无助。

"归情春伴雁,愁泣夜随猿"则是将自己的归乡之情比喻成春天的燕子,而自己的忧伤泪水也如同夜间的猿猴一般,无法平复。最后"愧见高堂上,朝朝独倚门"表达了诗人对不能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而感到羞愧,每天只能独自站在高大的厅堂前,依靠着门檻,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渴望,是一首充满怀旧色彩和悲凉情调的佳作。

收录诗词(6)

王泠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开元五年登进士第,后官太子校书郎。曾上书张说自荐,未果。秩满,迁右威卫兵曹参军。工文赋诗。气质豪爽,当言无所回忌,乃卓荦奇才,济世之器。惜其不大显而终。有集今传

  • 字:仲清
  • 籍贯:太原(今属山西)
  • 生卒年:?692--?725

相关古诗词

汴堤柳

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

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

流从巩北分河口,直到淮南种官柳。

功成力尽人旋亡,代谢年移树空有。

当时綵女侍君王,绣帐旌门对柳行。

青叶交垂连幔色,白花飞度染衣香。

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枝好。

驿骑征帆损更多,山精野魅藏应老。

凉风八月露为霜,日夜孤舟入帝乡。

河畔时时闻木落,客中无不泪沾裳。

形式: 古风

夜光篇

游人夜到汝阳间,夜色冥濛不解颜。

谁家暗起寒山烧,因此明中得见山。

山头山下须臾满,历险缘深无暂断。

焦声散著群树鸣,炎气傍林一川暖。

是时西北多海风,吹上连天光更雄。

浊烟熏月黑,高艳爇云红。

初谓炼丹仙灶里,还疑铸剑神溪中。

划为飞电来照物,乍作流星并上空。

西山无草光已灭,东顶荧荧犹未绝。

沸汤空谷数道水,融盖阴崖几年雪。

两京贫病若为居,四壁皆成凿照馀。

未得贵游同秉烛,唯将半影借披书。

形式: 古风

寒食篇

天运四时成一年,八节相迎尽可怜。

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

禁火初从太原起,风俗流传几千祀。

算取去年冬至时,一百五日今朝是。

今年寒食胜常春,总缘天子在东巡。

能令气色随河洛,斗觉风光竞逐人。

上阳遥见青春见,洛水横流绕城殿。

波上楼台列岸明,风光所吹皆流遍。

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鞦韆。

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恒娥到月边。

金闺待看红妆早,先过陌上垂杨好。

花场共斗汝南鸡,春游遍在东郊道。

千金宝帐缀流苏,簸琼还坐锦筵铺。

莫愁光景重窗闇,自有金瓶照乘珠。

心移向者游遨处,乘舟欲骋凌波步。

池中弄水白鹇飞,树下抛球彩莺去。

别殿前临走马台,金鞍更送彩毬来。

毬落画楼攀柳取,枝摇香径踏花回。

良辰更重宜三月,能成昼夜芳菲节。

今夜无明月作灯,街衢游赏何曾歇。

南有龙门对洛城,车马倾都满路行。

纵使遨游今日罢,明朝尚自有清明。

形式: 古风

林狖欺童子,山精试老僧。

陈兵剑阁山将动,饮马珠江水不流。

官微思倚玉,文浅怯投珠。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