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匡山山长二首(其二)

见说面前峰,寻常醉亦登。

雨馀多菌出,烧甚古崖崩。

觅句曾冲虎,耕田半为僧。

闻名多岁也,常恨不飞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听说前方有座山,即使喝醉也能攀登。
雨后松树下菌类生长繁多,古老的崖壁因火烧而崩塌。
寻找诗句时曾遇猛虎,半生务农又几乎成了僧人。
我已仰慕许久,只遗憾不能展翅高飞。

注释

见说:听说。
寻常:平常。
醉亦登:喝醉了也能登山。
雨馀:雨后。
菌出:菌类生长。
烧甚:火烧得很厉害。
古崖崩:古老的崖壁崩塌。
觅句:寻找诗句。
冲虎:遭遇老虎。
耕田:务农。
半为僧:几乎成了僧人。
闻名:闻名已久。
恨:遗憾。
飞腾:展翅高飞。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自然景观的诗句,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登山探险的向往和生活中的种种无奈。"见说面前峰,寻常醉亦登"表现出诗人平时就喜欢在酒醉之后登山,这种不顾一切的行为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精神。

接下来的"雨馀多菌出,烧甚古崖崩"则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荒凉之美。这里的“菌”可能指的是一种生长在湿润环境中的植物,而“古崖崩”则形象地展示了山石的坚硬和岁月的侵蚀。

"觅句曾冲虎,耕田半为僧"中,“觅句”一词表现出诗人寻找佳境的意愿,而“曾冲虎”则是对勇敢行为的一种隐喻。"耕田半为僧"则反映了生活中的平淡与世俗的束缚。

最后,"闻名多岁也,常恨不飞腾"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实现自己理想的无奈和憾事。这里的“闻名”可能是指听说或了解到某种境界,而“常恨不飞腾”则表现出内心对于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段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与理想之间矛盾的心境,以及对自由和冒险精神的向往。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怀匡山道侣

常忆将吾友,穿云过瀑西。

有碑皆读彻,无处不相携。

柽桂株株湿,猿猱个个啼。

等闲成远别,窗月又如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怀赤松故舒道士

可惜复可惜,如今何所之。

信来堪大恸,余复用生为。

乱世今交斗,玄宫玉柱隳。

春风五陵道,回首不胜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怀周朴张为

二子无消息,多应各自耕。

巴江思杜甫,漳水忆刘桢。

白发应全白,生涯作么生。

寄书多不达,空念重行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怀武夷山禅师

万叠仙山里,无缘见有缘。

红心蕉绕屋,白额虎同禅。

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

终期还此去,世事祗如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