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二)

渊明旷达士,未及至人情。

有田惟种秫,似为酒中名。

过饮多患害,曷足称养生。

此生如聚沫,忽忽风浪惊。

沈醉固无益,不醉亦何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对陶渊明饮酒主题的回应,他以渊明为榜样,但对其过度饮酒有所质疑。首句“渊明旷达士”赞扬了陶渊明的豁达性格,但接下来指出他的饮酒行为可能还未达到真正的超凡境界。诗人提到陶渊明种秫(高粱,酿酒原料)可能是为了美酒之名,但他质疑这样的过度饮酒并不能真正体现养生之道。

“过饮多患害”表达了对过度饮酒可能导致身体损害的担忧,接着诗人用“此生如聚沫”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暗示纵然沉醉可能带来片刻欢愉,但长期如此并无益处。“不醉亦何成”则暗示了在那个时代,饮酒或许被视为一种社交或情感宣泄的方式,不饮酒似乎也无法完全融入生活。

总的来说,戴良在这首诗中既赞赏陶渊明的个性,也提出了对饮酒适度的思考,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和陶渊明饮酒(其四)

一鸟乘风起,逍遥天畔飞。

一鸟堕泥涂,噭噭鸣声悲。

升沉亦何常,时去两无依。

我昔道力浅,磬折久忘归。

迩来解其会,百念坐自衰。

惟寻醉乡乐,一任壮心违。

形式: 古风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三)

昔出非好荣,今处非避喧。

中行有前训,恐遂堕一偏。

商于四老人,遗之在西山。

朝歌《紫芝》去,暮逐白云还。

当其扶汉储,亦复吐一言。

形式: 古风

和陶渊明饮酒(其六)

纷纭世中事,梦幻无乃是。

方梦境谓真,既觉境随毁。

岂惟世事然,我身亦复尔。

请看竺乾书,此语谅非绮。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和陶渊明饮酒(其七)

三春布阳德,万物发华滋。

凌霄直微类,近亦附乔枝。

低迷众无睹,高出乃见奇。

煌煌九霄中,荣夸遽尔为。

我道似不尔,一笑悬吾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