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一)

凌空宝观,乍登临、多少伤离情味。

淼淼烟波吴会远,极目江淮无际。

槛外长江,楼中红袖,淡荡秋光里。

一声横吹,半滩鸥鹭惊起。

因念邃馆香闺,玉肌花貌,有盈盈仙子。

弄水题红传密意,宝墨银钩曾寄。

泪粉香销,碧云□杳,脉脉人千里。

一弯新月,断肠危栏独倚。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高空中宏伟的楼阁,初次登临,心中涌起多少离别之感。
浩渺的烟波中,吴越之地显得遥远,极目望去,淮河与长江交汇处无边无际。
窗外是长江,楼内是红衣女子,秋光朦胧,景色宜人。
忽然传来横笛声,惊飞了江边的鸥鹭。
想起那深宅中的美女,如玉的肌肤,如花的容貌,仿佛仙女一般。
她曾在水中题写红字传递深情,用珍贵的墨宝和银钩书写。
泪水洗去脂粉,香气消散,只留下远方的人儿,默默相思。
一轮新月升起,我独自倚靠在危险的栏杆上,心痛万分。

注释

凌空:高高在上。
乍:突然。
邃馆:深宅大院。
香闺:女子闺房。
盈盈:娇美动人。
泪粉:眼泪和脂粉。
碧云:形容女子的秀发。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鉴赏

这首《念奴娇》(其一)是宋代词人蔡伸的作品,以登高望远的情感抒发为背景,展现了词人的离别之情和对远方佳人的思念。开篇"凌空宝观"描绘了高耸入云的楼阁,词人初登此景,不禁引发伤离之情。接着,词人遥望烟波浩渺的吴越之地,感叹与所爱之人相隔遥远,视野所及尽是无垠的江淮大地。

"槛外长江,楼中红袖,淡荡秋光里",词人将视线转向眼前,长江奔流,楼中女子的红袖在秋色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画面的凄美。横笛声响起,惊飞了一滩鸥鹭,更显孤独与寂寥。接下来,词人回忆起深闺中的佳人,形容她如仙子般美丽,通过题红传情,寄予深深的思念。

"泪粉香销,碧云杳杳,脉脉人千里",表达了词人对佳人泪水消散、香气消逝的想象,以及对方身影在碧云间消失的遥远感,情感愈发深沉。最后,以"一弯新月,断肠危栏独倚"作结,借新月和孤独的栏杆,形象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无尽愁绪和对远方恋人的深深挂念。

整体来看,蔡伸的这首词以景生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词人在登高望远时的离别之苦和对爱情的执着,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72)

蔡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存词175首

  • 号:友古居士
  •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 生卒年:1088—1156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二)

岁华晼晚,念羁怀多感,佳会难卜。

草草杯盘聊话旧,同剪西窗寒烛。

翠袖笼香,双蛾敛恨,低按新翻曲。

无情风雨,断肠更漏催促。

匆匆归骑难留,鸾屏鸳被,忍良宵孤宿。

回首幽欢成梦境,唯觉衣襟芬馥。

海约山盟,云情雨意,何日教心足。

不如不见,为君一味愁蹙。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采桑子.孙仲益集于西斋,题侍儿作第一流,因以词谢之

奇花不比寻常艳,独步南州。往事悠悠。

辽鹤重来忆梦游。仙翁不改青青眼,一醉迟留。

妙墨银钩。题作人间第一流。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雨中花慢

寓目伤怀,逢欢感旧,年来事事疏慵。

叹身心业重,赋得情浓。

况是离多会少,难忘雨迹云踪。

断无锦字,双鳞杳杳,新雁雍雍。

良宵孤枕,人远天涯,除非梦里相逢。

相逢处,愁红敛黛,还又匆匆。

回首绿窗朱户,可怜明月清风。

断肠风月,关河有尽,此恨无穷。

形式: 词牌: 雨中花慢

青玉案(其二)

鸾凰本是和鸣友。奈无计、长相守。

云雨匆匆分袂后。

彩舟东去,橹声呕轧,目断长堤柳。

涓涓清泪轻绡透。残粉馀香尚依旧。

独上南楼空回首。

夜来明月,怎知今夜,少个人携手。

形式: 词牌: 青玉案